
泚的拼音: cǐ 注音:ㄘˇ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泚(9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氵 此”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财富,成功,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HXN 仓颉:EYMP 郑码:VIRR 中文电码:3129 区位码: 四角号码: 32110
统一码:6cda 笔顺编号: 441212135 笔顺读写:捺捺横竖横竖横撇折 泚的笔顺 丶丶一丨一丨一ノフ
泚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泚)cǐ ㄘˇ
泚cǐ(ㄘˇ)
⒈ 清,鲜明。
⒉ 出汗。
⒊ 用笔蘸墨:泚笔作书。
其他字义
泚zǐ(ㄗˇ)
⒈ 泚水,古水名,在长沙
方言集汇
粤语:ci2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h3 [台湾四县腔] cih3 [梅县腔] ze3 [海陆丰腔] cih3
潮州话:徐余2(此)
详细解释
泚 cǐ
〈形〉
(1) (形声。从水,此声。本义:清澈的样子)
(2) 同本义 [limpid]。
泚,清也。——《说文》
(3) 又如:清泚(清澈)
(4) 通“玼”。鲜明的样子 [bright]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诗·邶风·新台》
术假金洞光,景逾瑶台泚。——宋· 赵汝谈《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词性变化
泚 cǐ
〈动〉
(1) 冒汗 [sweat]
其颡有颡。——《孟子》
(2) 又如:泚泚(汗出貌);泚颊(汗流脸颊);泚颜(犹汗颜)
(3) 用笔蘸墨 [dip in ink]。如:泚笔(以笔沾墨)
汉语大字典
[①][cǐ][《廣韻》雌氏切,上紙,清。][《廣韻》千禮切,上薺,清。]
(1)鲜明貌。
(2)冒汗;汗出貌。
(3)清澈。
(4)指清水。
(5)渍,蘸。
(6)指涂抹。
(7)方言。指因风的作用而水分蒸发。[②][zǐ][《集韻》蔣氏切,上紙,精。]古水名。
康熙字典
【唐韻】千禮切【集韻】【韻會】【正韻】此禮切,?音玼。水淸也。
又鮮明貌。【詩·邶風】新臺有泚。
又汗出貌。【孟子】其顙有泚。
又【廣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此。義同。
又【集韻】蔣氏切,音紫。水名。【山海經】長沙之山,泚水出焉。【水經】泚水,出泚陽東北大胡山。
又【山海經】石者之山,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東始之山,泚水出焉,東北注于海。○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後漢書·光武紀》作沘水,沘陽。而水經作泚水,泚陽。互見四畫沘字註。考證:〔【說文】長沙之山,泚水出焉。〕 謹按此二句出山海經不出說文。謹據改山海經。
说文解字
清也。从水此聲。
清也。从水此聲。千礼切
(泚)淸也。此本義也。今詩新臺有泚。毛曰。泚、鮮明貌。此假泚爲玼也。从水。此聲。千禮切。十五部。
泚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ǐ
①<形>清澈的样子。谢眺《始出尚书省》诗:“寒流自清~。”【又】鲜明的样子。《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有:形容词词头。)
②<形>汗水流出的样子。苏轼《蜜酒歌》:“六月田夫汗流~。”
【泚笔】用笔蘸墨。《新唐书•岑文本传》:“敕吏六七人~待。”(敕:命令。待:等待。)
带"泚"字的组词
汗泚 、泚泚 、泚笔 、泚颊 、泚颜 、泚额 、泚颡 、浄泚 、清泚 、颡泚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