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唅的拼音: hán,hàn 注音:ㄏㄢˊ ㄏㄢˋ 异体字:含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唅(10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口 含”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多才,魅力,贤淑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KWYK 仓颉:ROIR 郑码:JOXJ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68062
统一码:5505 笔顺编号: 2513445251 笔顺读写:竖折横撇捺捺折竖折横 唅的笔顺 丨フ一ノ丶丶フ丨フ一
唅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唅)hán,hàn ㄏㄢˊ ㄏㄢˋ
唅hán(ㄏㄢˊ)
⒈ 〔唅嘇〕物在口中。
⒉ 古同“含”。
其他字义
唅hàn(ㄏㄢˋ)
⒈ 古代殡葬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等物。
方言集汇
粤语:ham1 ham3 ham4 ngam4 ngam6 ngan4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m2 [梅县腔] am3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详细解释
唅 hán
〈动〉
(1) 同“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咀嚼 [hold in the mouth]
唅,唵也。——《说文》
唅菽饮水。——《汉书·货殖传》。师古曰:“唅,亦含字也。”
(2) 又如:唅菽饮水
(3) 另见 hàn
基本词义
唅 hàn
〈名〉
(1) 通“琀”。古时埋葬死者前放于其口里的珠、玉 [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the dead upon burial]
殡唅之物,一皆绝之。——《晋书·皇甫谧传》
(2) 另见 hán
汉语大字典
[①][hàn][《廣韻》胡紺切,去勘,匣。]亦作“琀1”。亦作“含2”。
(1)以珠、玉、贝、米之类纳于死者口里称“唅”。亦作“含”、“琀”。
(2)指所唅之物。[②][hán]
(1)通“含”。吃。
(2)见“唅2唅”。[③][hān][《廣韻》火含切,平覃,曉。]见“唅3呀”。
康熙字典
【唐韻】火含切【集韻】呼含切,?音㟏。【廣韻】唅呀。
又【集韻】《博雅》唵也。【前漢·王褒傳】羹藜唅糗。【正字通】俗含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紺切,音憾。【廣韻】哺唅。【集韻】《博雅》唵也。
又【集韻】與琀含通。【荀子·禮論篇】飯以生稻,唅以槁骨。【釋文】唅,戸暗反。
说文解字
嗛也。从口今聲。
嗛也。从口今聲。胡男切
(含)嗛也。从口。今聲。胡男切。古音在七部。禮樂志。吟靑黃。以吟爲含。
英语翻译
a sound; to put in the mouth; (Cant.) to grunt, grumble
带"唅"字的组词
唅呀 、唅唅 、唅唏 、啴唅 、羹藜唅糗 、营唅 、饭唅
带"唅"字的成语
羹藜唅糗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