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锸的拼音: chā 注音:ㄔㄚ 异体字:鍤臿
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锸(17画)
简体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形声 可拆字为“钅 臿”
繁体部首: 钅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个性,大气,大气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TFV 仓颉:OPHJX 郑码:PMNB 中文电码:6950 区位码: 7942 四角号码: 82777
统一码:9538 笔顺编号: 31115312321511 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撇横竖撇竖横折横横 锸的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一丨ノ丨一フ一一
锸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锸)chā ㄔㄚ
锸(鍤)chā(ㄔㄚ)
⒈ 铁锹,掘土的工具。
⒉ 做衣服时插在四周的针,把衣服张平。
方言集汇
粤语:caap3
潮州话:cah4
详细解释
锸
鍤 chā
〈名〉
(1) (形声。从金,臿( chā)声。本义:长针。类似现在的行针)
(2) 同本义 [needles]
锸,郭衣针也。——《说文》。段注:“此云郭衣,皆谓恢廓张衣于版,以针密签其周,使伸直。是曰郭衣,其针曰锸。锸之言深入也。”
(3) 铁锹,掘土的工具 [spade]
父子兄弟负笼荷锸。——《汉书·王莽传上》
汉语大字典
[①][chā][《廣韻》楚洽切,入洽,初。][《廣韻》丑輒切,入葉,徹。]“锸1”的繁体字。
(1)臿,锹。
(2)指簪子。
康熙字典
【廣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音臿。【說文】郭衣鍼也。
又【集韻】鍫也。【釋名】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史記·河渠書】舉鍤如雲,決渠爲雨。
又或作疀。【爾雅·釋器】?謂之疀。
又通作臿。【前漢·溝洫志】舉臿爲雲。
又通作插。【史記·田單傳】身操版插。
又【廣韻】丑輒切【集韻】勑涉切,?音㤴。綴衣針。
说文解字
郭衣鍼也。从金臿聲。
郭衣鍼也。从金臿聲。楚洽切
【锸】字《说文解字》未收录汉字“锸”,以上内容为“锸”的繁体字“鍤”字头。
『从金,臿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金】为形旁,【臿】为声旁。
【锸】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臿聲』,即形声字中【臿】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楚洽』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锸】字本义为长针。类似现在的行针。
【锸】字造字法为形声。
【锸】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钅 臿”。
【锸】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四, 金部, 现代部首为钅, 笔画为14画。
【锸】字异体字:鍤 臿 。
英语翻译
spade, shovel; marking pin
锸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hā
①<名>铁锹;挖土的工具。《五蠹》:“(禹)身执耒~。”(禹亲自拿着耒和锸。未:一种农具。)
带"锸"字的组词
云锸雨杵 、倚锸 、刘伶锸 、利锸 、玉锸 、畚锸 、筑锸 、鉯锸 、锸工 、锹锸 、霜锸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