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字典 > 新华字典 > 镫字的意思

镫的拼音: dèng  注音:ㄉㄥˋ   异体字:

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7画  康熙字典:镫(20画)

简体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7画   造字法:形声:从钅、登声 可拆字为“钅 登”

繁体部首: 钅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活泼,时尚,可爱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WGU   仓颉:OPNOT   郑码:PXJU   中文电码:6989   区位码: 7975   四角号码: 82718

统一码:956b   笔顺编号: 31115543341251431   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   镫的笔顺 ノ一一一フ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镫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镫)dèng ㄉㄥˋ

    镫(鐙)dèng(ㄉㄥˋ)

    ⒈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方言集汇

粤语:dang3

详细解释

dèng

〈名〉

(1) 古代盛熟食器皿 [cooker]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2) 马镫 [stirrup]

镫,鞍镫。——《广韵》

(3) 古同“灯” [lamp;light]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常用词组

镫子

汉语大字典

[①][dēng][《集韻》都騰切,平登,端。]“镫1”的繁体字。
(1)本作“登”。瓦豆。古代陶制的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2)指这种食器的基部。
(3)膏镫。也称锭、钉、烛豆、烛盘。古代照明用具。青铜制,上有盘,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盘所以盛膏,或中有锥供插烛。
(4)泛指灯;油灯。[②][dèng][《廣韻》都鄧切,去嶝,端。]亦作“1”。亦作“1”。“镫2”的繁体字。挂在鞍子两旁的脚踏。多用铁制成。

康熙字典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疏】詩:于豆于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
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
又丁鄧反。

说文解字

錠也。从金登聲。

錠也。从金登聲。都滕切〖注〗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别作燈,非是。

臣鉉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别作燈,非是。

(鐙)錠也。祭統曰: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注曰:校,豆中央直者也。鐙,豆下跗也。執醴者以豆授夫人,執其下跗,夫人受之,執其中央直者。按跗,說文作柎,闌足也。鐙有柎,則無足曰鐙之說未可信。豆之遺制爲今俗用燈盞。徐氏兄弟遂以膏鐙解說文,誤矣。生民傳曰:木曰豆,瓦曰登。豆薦菹醢,登薦大羹。箋云: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然則瓦登用於祭天。廟中之鐙,笵金爲之,故其字从金。从金登聲都滕切。六部

英语翻译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镫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dēng
①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仪礼•公食大夫礼》:“实于~,宰右执~。”
②<名>通“灯”。油灯。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座,明~糦炎光。”
dèng
<名>马鞭两旁的脚踏(后起意义)。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龙驹雕~白玉鞍。”

带"镫"字的组词

传镫 、击鞭锤镫 、华镫 、命镫 、坠镫 、截镫 、截镫留鞭 、执鞭坠镫 、执鞭随镫 、拨镫法 、料丝镫 、明镫 、渔镫 、烧镫 、玉帖镫 、玉镫 、石镫 、窍镫弩 、窍镫黄华弩 、立马追镫 、糠镫 、认镫 、踏镫 、镫仗 、镫台 、镫子 、镫杖 、镫棒 、镫火 、镫花 、镫里藏身 、镫骨 、雁足镫 、青镫 、鞭镫 、香镫 、马镫 、马骑镫 、鱼镫 、龛镫

带"镫"字的成语

击鞭锤镫 、截镫留鞭 、执鞭坠镫 、执鞭随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

镫

镫

镫(繁体:鐙)拼音:dèng注音:ㄉㄥˋ异字体:鐙 ? ? 部首:钅部部外笔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