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俘的拼音: fú 注音:ㄈㄨˊ 异体字:孚
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俘(9画)
简体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形声:从亻、孚声 可拆字为“亻 孚”
繁体部首: 亻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财富,安康,魅力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WEBG 仓颉:OBND 郑码:NPYA 中文电码:0199 区位码: 2393 四角号码: 22247
统一码:4fd8 笔顺编号: 323443521 笔顺读写:撇竖撇捺捺撇折竖横 俘的笔顺 ノ丨ノ丶丶ノフ丨一
俘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俘)fú ㄈㄨˊ
俘fú(ㄈㄨˊ)
⒈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俘虏。战俘。遣俘。
⒉ 打仗时擒住敌人:俘获。被俘。
方言集汇
粤语:fu1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宝安腔] fu1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东莞腔] fu1
详细解释
俘 fú
〈动〉
(1) (形声。从人,孚( fú)声。本义:俘获)
(2) 同本义 [capture;take prisoner]
俘,军所获也。——《说文》
以为俘聝。——《春秋传》。按,死者取左耳为聝,生者为俘。
俘,取也。——《尔雅》。李注:“囚敌曰俘。”
俘二百五十人。——《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生俘(活捉);俘斩(俘获斩首);俘系(俘获拴缚);俘执(俘获擒捉);俘敌数千
(4) 缴获;指用战争手段获取对方土地或物质等 [take;get]
俘厥宝玉。——《书·汤誓》
俘我王官。——《左传·成公十三年》
(5) 又如:俘劫(侵犯掠夺);俘邑(在战争中获取,因而对其有所有权的城邑)
词性变化
俘 fú
〈名〉
(1) 俘虏 [captive]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左传·定公十年》
(2) 又如:伤俘(受伤的俘虏);战俘(战争中捉住的敌人)
(3) 通“宝”。珍贵之物 [valuable article]
齐人来归 卫俘。——《左传·庄公六年经》
常用词组
俘获、俘虏、俘虏
俘 fú
〈名〉
(1) 俘虏 [captive]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左传·定公十年》
(2) 又如:伤俘(受伤的俘虏);战俘(战争中捉住的敌人)
(3) 通“宝”。珍贵之物 [valuable article]
齐人来归 卫俘。——《左传·庄公六年经》
汉语大字典
[①][fú][《廣韻》芳無切,平虞,敷。]
(1)用战争手段掳获对方人员。
(2)指用战争手段获取对方土地或物资等。
(3)在战争中被擒获的人或被缴获的物资。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孚。【說文】軍所獲也。【春秋·莊六年】齊人來歸衞俘。三傳皆曰衞寶,杜預曰俘囚,疑經誤。一說俘,取也。與書俘厥寶玉同義。經以所取言之,傳以其物言之,非經誤也。
又【左傳·莊三十一年】諸侯不相遺俘。【爾雅疏】囚敵曰俘,伐執之曰取。
说文解字
軍所獲也。从人孚聲。《春秋傳》曰:“以爲俘聝。”
軍所獲也。从人孚聲。《春秋傳》曰:“以爲俘聝。”芳無切
(俘)軍所獲也。春秋左氏經。齊人來歸衞俘。傳作衞寶。公羊、穀梁經傳皆作衞寶。杜曰。疑左氏經誤。按非誤也。俘、孚聲。寶、缶聲。古音同在尢幽部。經用假借字。傳用正字。又如經曰。莒人弒其君密州。左氏傳云。書曰莒人弒其君買朱鉏。買卽密。如㵋水卽汨水。朱鉏卽州。如邾婁卽鄒。亦是字異實同。不得疑經誤。亦不得謂傳誤。从人。孚聲。芳無切。古音在三部。春秋傳曰。㠯爲俘聝。成三年左傳文。
英语翻译
prisoner of war; take as prisoner
俘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fú
①<动>擒获;虏获。《左传•成公十二年》:“~我王官。”
②<名>俘虏。《李愬雪夜入蔡州》:“~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带"俘"字的组词
伤俘 、俘劫 、俘卤 、俘囚 、俘执 、俘掠 、俘掳 、俘斩 、俘杀 、俘献 、俘累 、俘级 、俘聝 、俘获 、俘虏 、俘馘 、反俘 、受俘 、告俘 、囚俘 、战俘 、献俘 、生俘 、砂俘 、禽俘 、累俘 、被俘 、被俘人员 、贱俘 、赏俘 、遗俘 、遣俘 、阵俘 、降俘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