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㫍的拼音: yóu 异体字:㫏 旒
部首: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㫍(13画)
简体部首:方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方 攸”
繁体部首: 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TWT 仓颉:YSOOK 郑码:SYIM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08248
统一码:3acd 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ノ丨丨ノ一ノ丶
基本字义
(㫍)yóu
1 同“ 斿 ”。古代旌旗末端直幅、飄帶之類的下垂飾物。
康熙字典
【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斿,或作㫍。【說文】旌旗之旒也。
又【廣韻】【集韻】?餘招切,音遙。義同。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㫏,或作㫍。旗貌。
说文解字
旌旗之流也。从㫃攸聲。
旌旗之流也。从㫃攸聲。以周切
(㫍)旌旗之流也。宋刊本皆作流。作旒者俗。从㫃攸聲。以周切。三部。篇、韵皆餘昭切。-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