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吭的拼音: háng,kēng 注音:ㄏㄤˊ ㄎㄥ 异体字:頏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吭(7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 可拆字为“口 亢”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成功,敏锐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KYMN 仓颉:RYHN 郑码:JSQD 中文电码:0699 区位码: 3152 四角号码: 60017
统一码:542d 笔顺编号: 2514135 笔顺读写:竖折横捺横撇折 吭的笔顺 丨フ一丶一ノフ
吭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吭)háng,kēng ㄏㄤˊ ㄎㄥ
吭háng(ㄏㄤˊ)
⒈ 喉咙,嗓子:引吭高歌。
其他字义
吭kēng(ㄎㄥ)
⒈ 出声,发言:吭气。吭声。
方言集汇
粤语:haang1 hong4
客家话:[梅县腔] hong2 kong5 [台湾四县腔] hong2 kong5 [客英字典] hong2 kong5 [宝安腔] hong2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海陆丰腔] hong2 kong5
详细解释
吭 háng
〈名〉
(1) 鸟的喉咙,泛指喉咙;咽喉 [throat]。如:吭咽(咽喉。比喻交通要道);吭首(咽喉与头。比喻要害之地);吭嗌(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地方)
(2) 另见 kēng
基本词义
吭 kēng
〈动〉
(1) 出声 [utter a sound or a word]。如:他一声不吭
(2) 另见 háng
常用词组
吭哧、吭唧、吭气,吭气儿、吭声,吭声儿
汉语大字典
[①][háng][《廣韻》胡郎切,平唐,匣。][《廣韻》下浪切,去宕,匣。]
(1)喉咙;咽喉。
(2)比喻地势险要之地。
(3)见“吭唷”。[②][hàng][《廣韻》胡朗切,上蕩,匣。]嗓音。[③][kēng]发出声音。指说话。
康熙字典
【廣韻】胡郞切【集韻】【韻會】寒剛切,?音航。【玉篇】鳥嚨也。【廣韻】鳥喉。【集韻】咽也。或作亢。【爾雅·釋鳥】亢,鳥嚨。【註】嚨,謂喉嚨。亢卽咽。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下浪切,音笐。義同。【左思·蜀都賦】弄吭淸渠。【註】吭,胡浪反。
又【正韻】吞也。【集韻】或作頏肮。
又【廣韻】胡朗切【集韻】戸朗切,?音沆。義同。
又【廣韻】聲也。
又【集韻】【韻會】?口朗切,音慷。【集韻】咽也。 【集韻】或作頏亢。
说文解字
亢或从頁。此字見於經者、邶風曰。燕燕于飛。頡之頏之。毛傳曰。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解者不得其說。玉裁謂當作飛而下曰頡。飛而上曰頏。轉寫互譌久矣。頡與頁同音。頁古文?。飛而下如?首然。故曰頡之。古本當作頁之。頏卽亢字。亢之引申爲高也。故曰頏之。古本當作亢之。於音尋義。斷無飛而下曰頏者。若楊雄甘泉賦。柴虒參差。魚頡而鳥胻。李善曰。頡胻、猶頡頏也。師古曰。頡胻、上下也。皆以毛詩頡頏爲訓。魚潛淵。鳥戾天。亦可證頡下頏上矣。俗本漢書胻譌从目、作䀪。集韵入諸唐韵。謂卽燕燕之頏字。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楊雄解嘲。鄒衍以頡亢而取世資。漢書作亢。文作頏。正亢頏同字之證。頁部曰。頡者、直項也。亢者、人頸。然則頡亢正謂直項。淮南修務訓。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此正用直項之訓。解嘲之頡亢、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師資之也。亢用字之本義。東方朔畫贊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傲世。亦取直項之義。
英语翻译
throat
带"吭"字的组词
一声不吭 、不声不吭 、伸吭 、吭吃 、吭吭 、吭吭吃吃 、吭咽 、吭哧 、吭唧 、吭唷 、吭啷 、吭嗌 、吭嗓 、吭嗤 、吭声 、吭气 、吭臆 、吭首 、咔吭 、咽吭 、引吭 、引吭悲歌 、引吭高唱 、引吭高声 、引吭高歌 、打吭吭 、批吭捣虚 、扼吭 、扼吭夺食 、扼吭拊背 、拊背扼吭 、拊背搤吭 、捣虚批吭 、搤吭 、攻心扼吭 、絶吭 、莺吭 、闷不吭声 、高吭 、龙吭
带"吭"字的成语
一声不吭 、不声不吭 、引吭悲歌 、引吭高唱 、引吭高声 、引吭高歌 、批吭捣虚 、扼吭夺食 、扼吭拊背 、拊背扼吭 、拊背搤吭 、捣虚批吭 、攻心扼吭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