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字典 > 新华字典 > 放字的意思

放的拼音: fàng  注音:ㄈㄤˋ   异体字:匚紡

部首: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8画  康熙字典:放(8画)

简体部首: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8画   造字法:形声:从攵、方声 可拆字为“方 攵”

繁体部首: 攵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豪爽、舒心、丰富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YTY   仓颉:YSOK   郑码:SYMO   中文电码:2397   区位码: 2337   四角号码: 08240

统一码:653e   笔顺编号: 41533134   笔顺读写:捺横折撇撇横撇捺   放的笔顺 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放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放)fàng ㄈㄤˋ

    fàng(ㄈㄤˋ)

    ⒈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⒉  散(sàn):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⒊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⒋  驱逐到远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⒌  到基层去: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

    ⒍  发出:放电。放毒。放光。发放。

    ⒎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放债。放贷。

    ⒏  扩展:放大。放宽。

    ⒐  花开:百花齐放。心花怒放。

    ⒑  搁、置: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

    ⒒  至: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方言集汇

粤语:fong3
客家话:[宝安腔] fong5 [东莞腔] fong5 [陆丰腔] piong5 fong5 [梅县腔] fong5 biong5 [海陆丰腔] fong5 piong5 [客英字典] fong5 piong5 [台湾四县腔] fong5 p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biong4 fong4 [沙头角腔] fong5 bong5

详细解释

fàng

〈动〉

(1) (形声。从攴( ),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2) 同本义 [banish]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驩兜于 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 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4)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放逐)

(5) 舍弃;废置 [abandon]

放,弃也。——《小尔雅》

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书·康诰》

(6) 又如:放丢(扔,丢放);放绝(废弃);放蔑(废弃蔑视)

(7) 解除约束;释放 [free;release]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 马中锡《中山狼传》

休放往来人闲走。——元· 关汉卿《窦娥冤》

(8) 又如:把俘虏放回去;放赦(宽赦;赦免);放脱(放走);放免(放赦。释放,赦免);放遣(释放;遣散);放释(释放)

(9) 免去;免除 [exempt from]

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

(10) 又如:放良(官府或主人放免奴婢脱籍,使之成平民);放官(免职);放退(免职,退职);放税(免税)

(11) 放纵,恣纵 [let oneself go;indulge]

无使放悖。——《吕氏春秋·审分》

益增其放。——《绝交书》。注:“放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放弛(放纵);放玩(纵情游玩);放傲(放纵自傲);放醉(纵情醉酒);放横(恣意蛮横);放浊(放纵邪行);放怀(纵意,放纵情怀)

(13) 做;干 [do]。如:放歹(干坏事,作恶);放短(做手脚);放线(做眼线;当坐探)

(14) 发放 [provide;grant]

月钱放过了不曾?——《红楼梦》

(15) 又如:放赏(发放赏钱);放高利贷;放官吏债(宋代富家将银钱放与候补京官使用,待京官得到实缺时,可得加倍利息)

(16) 搁置;放下 [put;place;dispose of]

放,置也。——《广雅》

无放饭。——《礼记·曲礼》

隐居放言。——《论语》。包注:“置也。”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7) 又如:放着(放置,搁置);放桌子(摆餐具);放顿(安放);放仗(放下兵器)

(18) 委任;外放(旧指京官调任外地) [appoint]

既而胡即放 宁夏知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放缺(委任官职;做官)

(20) 从[家畜]圈栏或禁闭中释放出来 [unpen]

放牛于桃林之野。——《伪武成》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且放白鹿山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 又如:放牛;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冀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22) 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behave]。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

(23) 放映,放送 [show film]。如:放电影;放幻灯片

(24) 扩展,加大 [let out;expand]。如:腰身放肥一点;裤腿再放一寸

(25) 使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或状态,不加处理 [leave alone]。如:鲜肉不能放太久;这个问题得放几天再说

(26) 搁进去,加进去 [put in;add]。如:先给锅里放点水;汤里放点盐

(27) 为达到某种状态迅速控制速度、态度等 [readjust one's speed,attitude,etc.]。如:汽车的速度放慢了;做事放谨慎点;放低声音

(28) 开放 [blossom;open]。如:花开花放;心花怒放;百花齐放

(29) 舒展 [lift]。如:放眉;放体

(30) 通“方”。并船 [side by side with ships]

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荀子·子道》

(31) 又如: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32) 发射;放射;发出 [emit;disharge]

由屋顶放光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3) 又如:有的放矢;放电;放光

(34) 点燃 [fire] 如:放爆竹;放焰火

(35) 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学习或工作 [stop] 如:放寒假;放学

(36) 通“妨”( fáng)。阻碍 [block;obstruct]

不利作土工之事,放农焉。——《管子·度地》

(37) 通“仿”( fǎng)

(38) 模拟 [simulate;imitate]

宾之礼事,放上而动,咨也。——《国语·周语下》

有放而不致也。——《礼记·礼器》

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论衡·自纪》

(39) 又如:放物(模拟事物);放效(模拟仿效)

(40) 相似 [similar;resemble]

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庄子·天地》

词性变化

fàng

〈副〉

通“方”。正当 [just the time for;just when]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常用词组

放暗箭、放达、放大、放贷、放胆、放诞、放荡、放刁、放毒、放飞、放风、放高利贷、放告、放歌、放工、放虎归山、放火、放假、放箭、放空炮、放空气、放宽、放款、放赖、放冷箭、放量、放疗、放马后炮、放慢、放牧、放排、放炮、放屁、放泼、放弃、放青、放晴、放权、放任、放任自流、放哨、放射、放射线、放射性、放生、放声、放手、放肆、放松、放汤、放下、放下包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心、放行、放学、放血、放烟幕弹、放眼、放焰口、放养、放映、放债、放置、放之四海而皆准、放逐、放恣、放纵、放纵、放走

fàng

〈副〉

通“方”。正当 [just the time for;just when]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管子·小问》

汉语大字典

[①][fàng][《廣韻》甫妄切,去漾,非。]
(1)驱逐;流放。
(2)舍弃;废置。
(3)免去。
(4)放纵;放荡。
(5)散失;散落。
(6)散放;释放。
(7)指遣散。
(8)放牧。
(9)放下;搁置。
(10)安放;安置;安排。
(11)旧时指朝廷任命官员或京官调任外省。
(12)开,行驶。
(13)发遣;发射。
(14)施与;发放。
(15)绽放,绽开。
(16)点燃。
(17)公布。参见“放榜”。
(18)为收取利息而借钱给人。
(19)扩展,放大。
(20)施展。
(21)显露,显现。
(22)散布;传播。
(23)指散发。
(24)使;令。
(25)有,具有。
(26)断丧;丧失。
(27)从事;担任。
(28)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
(29)指放手让广大人民群众发表意见。
(30)弄倒;弄翻。
(31)加进去。
(32)通“妨”。妨害。
(33)汉字书法用语。谓笔势放纵恣肆。[②][fǎng][《廣韻》分网切,上養,非。]
(1)仿效;模拟。
(2)依据。
(3)仿佛,类似。
(4)至,到。
(5)姓。《书·尧典》有放齐。[③][fāng][《集韻》分房切,平陽,非。]通“方1”。
(1)并船。两船并列。
(2)背逆,违背。
(3)副词。正;当。

康熙字典

〔古文〕匸【唐韻】【集韻】【韻會】?甫妄切,音舫。【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疏】放逐。【左傳·宣元年】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衞。【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 
又【書·武成】放牛于桃林之野。【疏】據我釋之,則云放。 
又【禮·曲禮】毋放飯。【註】去手餘飯於器中。 
又【左傳·昭十六年】獄之放紛。【註】放,縱也。 
又【論語】隱居放言。【何晏註】放,置也,不復言世務。 
又【孟子】如追放豚。【趙岐註】放逸之豕。 
又【博雅】妄也。【玉篇】散也。【增韻】肆也,捨也。【正韻】廢也。 
又【廣韻】分兩切【集韻】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昉。同倣。學也。【玉篇】比也。【類篇】效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疏】能放效上世之功。 
又【周禮·天官】食醫,凡君子之食恆放焉。【註】放,猶依也。 
又【孟子】放乎四海。【趙岐註】放,至也。 
又【集韻】分房切。方,或作放,倂船也。【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說文】从攴作放。放字原从攴作。考證:〔【前漢·禮樂志】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與肆章。〕 謹照原文與改以。

说文解字

逐也。从攴方聲。凡放之屬皆从放。

逐也。从攴方聲。凡放之屬皆从放。甫妄切

(放)逐也。从攴。方聲。甫妄切。十部。凡放之屬皆从放。

英语翻译

put, release, free, liberate

放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fàng
①<动>驱逐;流放。?项羽本纪赞》:“~逐义帝而自立。”《屈原列传》:“虽~流,眷顾楚国,心系怀王。”
②<动>释放。《黔之驴》:“至则无可用,~之山下。”
③<动>放置;放下。《琵琶行》:“沉吟~拨插弦中。”
④<动>发放。《红楼梦》:“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还没~呢。”
⑤<动>逃逸。《孟子•尽心》:“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豚。”
⑥<动>京官外任。《谭嗣同》:“既而胡即~宁夏知府。”
⑦<动>放纵;放任。《齐桓晋文之事》:“~僻邪侈,无不为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歌须纵酒。”
⑧<动>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红楼梦》:“这倪二是个泼皮,专~重利债。”

带"放"字的组词

一花独放 、下放 、不放在心上 、不相放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 、买放 、乱放 、从放 、任放 、休牛放马 、依放 、倒放 、停放 、储放 、傲放 、僻放 、免放 、写放 、决放 、凶放 、出丑放乖 、出放 、刷放 、剥放 、卖放 、原放 、发放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吐放 、含苞待放 、含苞未放 、含苞欲放 、四放 、回放 、堆放 、外放 、大放光明 、大放厥词 、大放厥辞 、大放异彩 、大放悲声 、天放 、天线放大器 、奔放 、奢放 、妇女解放 、娱放 、存放 、安放 、宏放 、容放 、宽放 、寄放 、小放牛 、尖端放电

带"放"字的成语

一花独放 、休牛放马 、出丑放乖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大放厥词 、大放厥辞 、大放悲声 、州官放火 、开弓不放箭 、归马放牛 、心花怒放 、恃才放旷 、恩不放债 、扯旗放炮 、捉鬼放鬼 、摩顶放踵 、撒泼放刁 、撒骚放屁 、放下包袱 、放下屠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任自流 、放僻淫佚 、放僻邪侈 、放冷箭 、放刁把滥 、放刁撒泼 、放屁添风 、放心托胆 、放心解体 、放情丘壑 、放意肆志 、放歌纵酒 、放泼撒豪 、放浪不拘 、放浪不羁 、放浪形骸 、放浪无拘 、放浪无羁 、放浪江湖 、放火烧山 、放烟幕弹 、放牛归马 、放眼世界 、放纵不拘 、放纵不羁 、放纵驰荡 、放荡不羁 、放荡形骸 、放虎归山 、放虎自卫 、放虎遗患 、放言遣辞 、放言高论 、放诞不拘 、放诞不羁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放

放

放拼音:fàng注音:ㄈㄤˋ异字体:匚 紡 部首:攵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