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彻的拼音: chè 注音:ㄔㄜˋ
部首: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彻(15画)
简体部首:彳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从彳、切声 可拆字为“彳 切”
繁体部首: 彳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明白、透、灵活、灵之意 字体结构:左中右
五笔:TAVN 仓颉:HOPSH 郑码:OIHY 中文电码:1796 区位码: 1925 四角号码: 27220
统一码:5f7b 笔顺编号: 3321553 笔顺读写:撇撇竖横折折撇 彻的笔顺 ノノ丨一フフノ
彻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彻)chè ㄔㄜˋ
彻(徹)chè(ㄔㄜˋ)
⒈ 通,透:贯彻。透彻。彻底。彻骨。彻悟。响彻。
⒉ 治,开发:“彻田为粮”。
⒊ 毁坏:“彻我墙屋”。
方言集汇
粤语:cit3
详细解释
彻
徹 chè
〈动〉
(1) (形声。从彳( 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2) 同本义 [remove]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司宫彻之士。——《礼记·燕礼》
彻筮席。——《礼记·士冠礼》
大夫无故不彻县。——《礼记·曲礼》
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八佾上》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淮南子·原道》
(3) 又如:彻案(撤去食案);彻坐(撤去座位);彻兵(撤军)
(4) 拆毁;拆下 [dismantle]
彻我墙屋。——《诗·小雅·十月之交》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楚辞·天问》
(5) 又如:彻屋(拆除房屋)
(6) 通达;明白 [understan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7) 又如:彻鉴(明鉴;洞察)
(8) 垦治 [reclaim]
彻田为粮。——《诗·大雅·公刘》
(9) 又如:彻田(垦治田地)
(10) 穿透 [penetrate;pierce]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1) 又如:彻札(穿透铠甲)
(12) 结束,完结 [finish;complet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 又如:彻命(达其使命);彻卷(毕卷;读章全卷)
词性变化
彻
徹 chè
〈形〉
(1) 通,达 [thorough;penetrating;clear]
彻,通也。——《说文》
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
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
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
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
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
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
(2) 又
民之彻官百品。
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
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3) 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常用词组
彻底、彻骨、彻头彻尾、彻夜
彻
徹 chè
〈形〉
(1) 通,达 [thorough;penetrating;clear]
彻,通也。——《说文》
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
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
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
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
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
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
(2) 又
民之彻官百品。
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
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3) 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汉语大字典
[①][chè][《廣韻》丑列切,入薛,徹。][《廣韻》直列切,入薛,澄。]“彻1”的繁体字。“池3”的被通假字。
(1)撤除,撤去。
(2)拆毁;拆下。
(3)剥;取。
(4)通,贯通。
(5)引申为透;渗透。
(6)达,到。
(7)道,轨辙。
(8)治;治理。
(9)相传为周代的田税制度。
(10)动,触动。
(11)明;显明。
(12)列;排列。
(13)尽,完。
(14)谓到底,彻底。
(15)紧密貌。
(16)通“”。枣名。
(17)同“澈”。清澄。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
又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義同。【集韻】或作〈足?〉。
说文解字
通也。从彳从攴从育。?:古文徹。
通也。从彳从攴从育。,古文徹。丑列切
(徹)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曰:徹,通也。爲天下通法也。按詩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牆屋,曰毀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無轍。从彳,从攴,从育。葢合三字會意。攵之,而養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譌。鉉本無此四字。
()古文徹。中從鬲。
英语翻译
penetrate, pervade; penetrating
彻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hè
①<动>通;通达。《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区明。”(销:通“消”。)《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
②<动>透,穿过。《小石潭记》:“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③<动>尽;完;到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④<动>通“撤”。去掉;拿掉。《赵威后问齐使》:“~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彻骨】透到骨肉,比喻程度极深。
【彻席】死的委婉说法。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在位三岁,享龄七十有二,~于长安永乐里之私第。”
【彻夜】通霄。
带"彻"字的组词
一彻万融 、下彻 、不彻 、不彻头 、业彻 、为人为彻 、了彻 、云彻雾卷 、亮彻 、从头彻尾 、侵彻力 、俄彻县 、僧彻 、光明洞彻 、冏彻 、减彻 、减膳彻悬 、分彻 、刘彻 、周彻 、响彻 、响彻云表 、响彻云际 、响彻云霄 、固不可彻 、坏彻 、大彻大悟 、平彻 、废彻 、弭彻 、彻上彻下 、彻乐 、彻体力 、彻侯 、彻俎 、彻兵 、彻内彻外 、彻卷 、彻县 、彻听 、彻命 、彻坐 、彻备 、彻夜 、彻天 、彻头 、彻头彻尾 、彻官 、彻宵 、彻帘 、彻席 、彻幂 、彻底 、彻底澄清 、彻彻 、彻悟 、彻悬 、彻扎 、彻旦 、彻明
带"彻"字的成语
一彻万融 、为人为彻 、从头彻尾 、光明洞彻 、响彻云表 、响彻云际 、响彻云霄 、大彻大悟 、彻上彻下 、彻内彻外 、彻头彻尾 、彻底澄清 、彻里彻外 、彻里至外 、彻首彻尾 、救人须救彻 、洞彻事理 、漫天彻地 、痛彻心腑 、贯彻始终 、连宵彻曙 、连明彻夜 、连更彻夜 、通上彻下 、通前彻后 、通南彻北 、通天彻地 、通宵彻夜 、通宵彻旦 、通宵彻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