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忳的拼音: tún,zhūn,dùn 注音:ㄊㄨㄣˊ ㄓㄨㄣ ㄉㄨㄣˋ
部首:忄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忳(8画)
简体部首:忄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忄 屯”
繁体部首: 忄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清纯,魅力,成功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NGBN 仓颉:PPU 郑码:UHZI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95017
统一码:5ff3 笔顺编号: 4421525 笔顺读写:捺捺竖横折竖折 忳的笔顺 丶丶丨一フ丨フ
忳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忳)tún,zhūn,dùn ㄊㄨㄣˊ ㄓㄨㄣ ㄉㄨㄣˋ
忳tún(ㄊㄨㄣˊ)
⒈ 忧郁烦闷:“忳郁邑余侘傺兮。”
其他字义
忳zhūn(ㄓㄨㄣ)
⒈ 诚恳的样子:“纷忳忳之愿忠兮。”
其他字义
忳dùn(ㄉㄨㄣˋ)
⒈ 〔忳忳然〕无知的样子,如“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忳忳犹醉也。”
汉语大字典
[①][tún][《廣韻》徒渾切,平魂,定。]忧郁;烦闷。[②][zhūn][《集韻》朱倫切,平諄,章。]同“諄1”。诚挚。参见“忳2忳”、“忳2誠”。[③][dùn][《集韻》杜本切,上混,定。]无知貌。参见“忳3忳”。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玉篇】悶也,亂也,憂也。【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朱註】忳,憂貌。
又【集韻】朱倫切,音肫。本作諄。或作忳。忳忳,誨人不倦也。
又【集韻】【正韻】?殊倫切,音純。本作憌。或作忳。人名。後漢有王忳。
又【集韻】【類篇】?杜本切,音盾。愚也。
又都困切,音頓。或作沌。【老子·道德經】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又【集韻】徒困切,音鈍。忳愻,意不樂也。◎按肫與忳通。凡字書所引,通義甚多,《正字通》所引亦多,而獨于忳肫二字不許其通,是自相矛盾也。凡正字通辨駁太過類此。
说文解字
告曉之孰也。从言?聲。讀若庉。
告曉之孰也。从言聲。讀若庉。章倫切
(諄)告曉之孰也。大雅。誨爾諄諄。左傳年未盈五十。而諄諄如八九十者。孟子。諄諄然命之乎。大雅諄諄、鄭注中庸引作忳忳。云忳忳、誠皃也。按其中
誠。其外乃告曉之孰。義相足也。方言曰。諄、辠也。又曰。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此則敦字之假借。攵部曰。敦、怒也。詆也。詩。王事敦我。从言。
聲。讀若庉。章倫切。十三部。
带"忳"字的组词
忳厚 、忳忳 、忳挚 、忳诚 、昏忳 、目眢心忳
带"忳"字的成语
目眢心忳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