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䄷的拼音: dàn,diǎo,shí 异体字:石
部首: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䄷(10画)
简体部首:禾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禾 石”
繁体部首: 禾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TDG 仓颉:HDMR 郑码:MFG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21962
统一码:4137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
基本字义
(䄷)dàn,diǎo,shí
1 同“石”。量词。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常隻切,音石。【說文】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
又或作石。【楚辭·九章】重任石之何益。【註】石一作䄷。
说文解字
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大半升。从禾石聲。
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大半升。从禾石聲。常隻切
(䄷)百二十斤也。律厤志曰:五權之制。銖者,物繇忽微至於成著,可殊異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二十四銖而成兩。斤者,明也,十六兩成斤。鈞者,均也,三十斤成鈞。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四鈞爲石。古多叚石爲䄷,月令鈞衡石是也。有假䄷爲山石者,楚辭悲任䄷之何益是也。稻一䄷,爲粟二十斗。禾黍一䄷,爲粟十六斗大半斗。斗,宋刻皆譌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