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鈸的拼音: bó
部首:釒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鈸(13画)
简体部首:釒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金 犮”
繁体部首: 釒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多才,财富,内敛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DCY 仓颉:CIKE 郑码:PGXS 中文电码:6876 区位码: 四角号码: 83147
统一码:9238 笔顺编号: 3411243113544 笔顺读写: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横撇折捺捺 鈸的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ノフ丶丶
鈸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鈸)bó
鈸bó(ㄅㄛˊ)
⒈ 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兩個圓銅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綢條等用以持握,兩片相擊作聲。
方言集汇
粤语:bat6 but6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bad6 pad6 [宝安腔] pat8 [东莞腔] pat7 [台湾四县腔] pat8 [梅县腔] pat8
潮州话:bhuah8
汉语大字典
[①][bó][《廣韻》蒲撥切,入末,並。]“拔4”的被通假字。“钹1”的繁体字。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其径约当全径的二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初流行于西域,南北朝时传至内地。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钹。后被广泛用于民间歌舞、戏曲、吹打乐、锣鼓乐中,并形成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以及铙、镲、小镲等各种变体。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玉篇】鈴也。【集韻】鈴屬。【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或謂之草子。或謂之鋪鈸。
英语翻译
cymbals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