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鮓的拼音: zhǎ,zhà 异体字:䱹蚱鮺鲊
部首:魚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鮓(16画)
简体部首:魚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魚 乍”
繁体部首: 魚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睿智,文静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OTF 仓颉:NFOS 郑码:RMID 中文电码:7633 区位码: 四角号码: 28311
统一码:9b93 笔顺编号: 3525121444431211 笔顺读写:撇折竖折横竖横捺捺捺捺撇横竖横横 鮓的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ノ一丨一一
鮓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鮓)zhǎ,zhà
鮓zhǎ(ㄓㄚˇ)
⒈ 一種用鹽和紅麴醃的魚:“江南人好作盤遊飯,鮓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
⒉ 用米粉、麵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貯存:茄子鮓。扁豆鮓。
其他字义
鮓zhà(ㄓㄚˋ)
⒈ 海蜇,水母的一種。
方言集汇
粤语:zaa2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5 [客英字典] za5 [客语拼音字汇] za4 [梅县腔] za5 [台湾四县腔] za5 [宝安腔] za5
潮州话:za3
汉语大字典
[①][zhǎ][《廣韻》側下切,上馬,莊。]“鲊1”的繁体字。
(1)用腌、糟等方法加工的鱼类食品。
(2)泛指腌制食品。[②][zhà][《集韻》助駕切,去禡,崇。]“鲊2”的繁体字。海蜇。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側下切。與鮺同。藏魚也。【釋名】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如葅,熟而食之也。
又【集韻】助駕切,音乍。海魚名。或作蚱。【博物志】東海有物,狀如凝血,從廣方員,名曰鮓魚。無頭目處所,內無藏,衆蝦附之,隨其東西,人煑食之。
说文解字
藏魚也。南方謂之䰼,北方謂之鮺。从魚,差省聲。
藏魚也。南方謂之䰼,北方謂之鮺。从魚,差省聲。側下切
(鮺)臧魚也。釋名曰。鮓、菹也。以鹽米釀魚爲菹。孰而食之也。按古作鮺之法。令魚不㱙壞。故陶士行遠遺其母。卽內則之魚膾、聶而切之者也。南方謂之䰼。北方謂之鮺。此一說也。周禮注曰。荆州之鮺魚。然則南方亦言鮺。一曰大魚爲鮺。小魚爲䰼。此又一說也。此十字舊在下篆鮺也之下。今依廣韵移倂。从魚。省聲。側下切。十七部。俗作鮓。
英语翻译
minced and salted fish; to preserve
带"鮓"字的组词
人鮓瓮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