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的拼音: èr 注音:ㄦˋ 异体字:弍貳
部首: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2画 康熙字典:二(2画)
简体部首:二部 部外笔画:0画 总笔画:2画 造字法:指事 可拆字为“一(二) 一 二叠字”
繁体部首: 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幸福、好事成双、家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FGG 仓颉:MM 郑码:BD 中文电码:0059 区位码: 2294 四角号码: 10100
统一码:4e8c 笔顺编号: 11 笔顺读写:横横 二的笔顺 一一
二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二)èr ㄦˋ
二èr(ㄦˋ)
⒈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⒉ 双,比:独一无二。
⒊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方言集汇
粤语:ji6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梅县腔] ngi5 ng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宝安腔] ngi5 [东莞腔] ngi5
潮州话:no6 (nõⁿ ) ri7 今又音ri6
详细解释
二 èr
[数]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two]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twenty]。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two hundred]。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two thousand]。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secon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词性变化
二 èr
〈形〉
(1) 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minded;disloyal]。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常用词组
二把刀、二把手、二百五、二遍苦、二部制、二茬罪、二产妇、二重唱、二重根、二重性、二重奏、二次多项式、二次方程、二次革命、二次函数、二代,二代的、二道贩子、二等、二等舱、二地主、二房、二房东、二分点、二伏、二副、二杆子、二鬼子、二号人物、二胡、二话、二话不说、二黄、二皇帝、二婚头、二进宫、二进制、二赖子、二老、二愣子、二流、二流子、二轮车、二门、二乔、二人台、二人转、二三子、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史、二世、二竖、二万五千里长征、二项式、二项式定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物、二意、二元方程式、二指、二至圈
二 èr
〈形〉
(1) 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minded;disloyal]。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汉语大字典
[①][èr][《廣韻》而至切,去至,日。]“弍1”的今字。
(1)数词。一加一所得。
(2)序数。第二。
(3)副。与“正”相对。同“贰”。
(4)再次;两次。
(5)倍;加倍。
(6)并列。
(7)两样;不同。
(8)谓分成两样。
(9)怀疑;不确定。
(10)二心;不遵从。
(11)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指阴、阳或天、地等范畴。
(12)古人认为偶数属阴,因以“二”指地数之始,或指卦中的阴爻(--),或指臣道等。
康熙字典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
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又巽二,風神名。
又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非。貳。???二。考證:〔【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
又供二招大罪也。〕 謹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说文解字
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弍:古文。
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弍,古文。而至切
(二)地之數也。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於一。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从耦一。耦各本作偶。誤。今正。偶者、桐人也。凡云偶爾用之。耦者、二人竝耕之偁。故凡奇耦字用之。古書或不拘。許必從其朔也。大徐本無一字。非。耦一者、㒳其一也。㒳畫當均長。今人上短下長便是古文上字。三篆亦三畫均長。而至切。十五部。凡二之屬皆从二。
(弍)古文二。
英语翻译
two; twice
带"二"字的组词
一不作,二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 、一二 、一二三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二九运动 、一二二一 、一二八事变 、一仆二主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傮情二傮例 、一分为二 、一则一,二则二 、一回生,二回熟 、一客不烦二主 、一客不犯二主 、一家无二 、一山不藏二虎 、一差二悮 、一差二误 、一差二错 、一干二净 、一年大,二年小 、一心二用 、一心无二 、一推六二五 、一旗二鎗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来二去 、一模二样 、一清二楚 、一清二白 、一狠二狠 、一百二十行 、一真二实 、一石二鸟 、一穷二白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二,二而三 、一般无二 、一身二任 、一身而二任 、一退六二五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一长二短 、一雷二闪 、一高二低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丁二烯 、七十二 、七十二候 、七十二变 、七十二变化 、七十二地煞 、七十二子
带"二"字的成语
一不作,二不休 、一不做,二不休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分为二 、一则一,二则二 、一客不烦二主 、一客不犯二主 、一家无二 、一山不藏二虎 、一差二悮 、一差二误 、一差二错 、一干二净 、一心无二 、一推六二五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来二去 、一模二样 、一清二楚 、一清二白 、一狠二狠 、一百二十行 、一石二鸟 、一穷二白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二,二而三 、一般无二 、一身二任 、一身而二任 、一退六二五 、一长二短 、一雷二闪 、一高二低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七十二变 、七十二行 、丈二和尚 、三下五除二 、三冬二夏 、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占从二 、三头二面 、三好二怯 、三平二满 、三心二意 、三拳二脚 、不二法门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不擒二毛 、不管一二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问三七二十一 、两面二舌 、之死靡二 、九牛二虎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