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字典 > 新华字典 > 池字的意思

池的拼音: chí  注音:ㄔˊ   异体字: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6画  康熙字典:池(7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6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也声 可拆字为“氵 也”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水灵、美丽、坚强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BN   仓颉:EPD   郑码:VYI   中文电码:3069   区位码: 1956   四角号码: 34112

统一码:6c60   笔顺编号: 441525   笔顺读写:捺捺横折竖折   池的笔顺 丶丶一フ丨フ

池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池)chí ㄔˊ

    chí(ㄔˊ)

    ⒈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⒉  湖:池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⒊  像水池的:浴池。花池。乐(yuè)池。舞池。

    ⒋  护城河:城池。金城汤池。

    ⒌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池座。

    ⒍  姓。

方言集汇

粤语:ci4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潮州话:di5

详细解释

chí

〈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pool;pond]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moat]。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floor]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trim]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常用词组

池塘、池盐、池鱼、池鱼之殃、池苑、池沼、池子、池座

汉语大字典

[①][chí][《廣韻》直離切,平支,澄。]“沱3”的被通假字。
(1)城池,护城河。
(2)由沼泽向圩塘引水的水道。
(3)水停积处,池塘。
(4)指某些四周高中间低的池状物。
(5)特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参见“池子”、“池座”。
(6)古代宫室檐下承接雨水的天沟。也称承霤。
(7)指棺饰承霤。
(8)衣、被等边缘的镶饰。
(9)特指凤凰池,魏、晋、隋、唐、元、明等朝代中书省的所在地。
(10)姓。汉有中牟令池瑗。见《通志·氏族略三》。[②][tuó][《廣韻》徒河切,平歌,定。]同“沱1”。[③][chè][《洪武正韻》直列切,入屑]通“徹1”。

康熙字典

【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音馳。【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註】謂陂障之水道也。【禮·月令】毋漉陂池。【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又城塹曰溝池。【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註】城有水曰池。 
又朝夕池,海也。【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又咸池,天神也。【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又咸池,黃帝樂名。
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註】咸池,大咸也。【禮·樂記】咸池備矣。【註】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又咸池,星名。主五穀。見【史記·天官書】。 
又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甘氏星經】。 
又【爾雅·釋樂註】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又棺飾。【禮·檀弓】池視重霤。【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又【小爾雅】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又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又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黃庭經】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又心之別名爲中池。【黃庭經】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又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楊愼·墐戸錄】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又差池,飛貌。【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黃池,地名。【春秋·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又天池,山名。在南陽。 
又州名。【廣輿記】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又姓。漢中牟令池瑗。見【風俗通】。 
又【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與沱通。【說文】江別流也。 
又虖池,水名。在幷州界。【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註】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同。 
又陂池,或作坡陁。【刋謬正俗】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又【楚辭·九歌】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註】池?讀沱。 
又【正韻】直列切,音徹。【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註】塡池當讀爲奠徹。考證:〔【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知朝夕之池。〕 謹照原文知改如。〔【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靑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隘以江河。〕 謹照原文靑改靖。隘改溢。

说文解字

陂也。从水。也聲。此篆及解各本無。今補。按徐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別作池。非是。學者以爲確不可易矣。攷初學記引說文池者、陂也。从水、也聲。依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讀若池、覈之。則池與陂爲轉注。徐堅所據不誤。又攷左傳隱三年正義引應劭風俗通云。池者、陂也。从水、也聲。風俗通一書訓詁多襲說文。然則應所見固有池篆。別於沱篆顯然。徐堅所見同應。而孔穎達引風俗通不引說文者、猶上文引廣雅沼池也、不系諸說文耳。逮其後說文佚此。而淺人謂沱池無二。夫形聲之字多含會意。沱訓江別、故从它。沱之言有它也。停水曰池、故从也。也本訓女陰也。詩謂水所出爲泉、所聚爲池。故曰池之竭矣、不云自瀕。泉之竭矣、不云自中。豈與沱同字乎。漢碑作池沼字皆從也。廣雅曰。沼、池也。池、沼也。二字互訓與許合。直離切。古音在十七部。今本初學記也聲誤爲它聲。今本左傳正義陂也誤爲陂池。皆淺人所改。

英语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池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hí
①<名>护城河。《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
②<名>水池;池塘;湖泊。《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雁荡山》:“山顶有大~,相传以为雁荡”
【池鱼】1.池中鱼。比喻受仕宦束缚而丧失自由者。潘丘《秋兴赋》:“譬犹~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2.比喻无辜受祸者。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
【池中物】比喻蛰居一隅,没有远大抱负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也。”

带"池"字的组词

七女池 、七宝池 、七宝莲池 、三池 、三雅池 、上池 、上池水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越雷池 、不越雷池一步 、中池 、临池 、临池学书 、丹池 、乐池 、九龙池 、习家池 、习池 、乾池 、乾电池 、争长黄池 、云池 、云雨池 、五大连池 、仇池 、仇池笔记 、仓池 、伏打电池 、偨池 、光电池 、养鱼池 、冰池 、凌波池 、凝碧池 、凝祥池 、凤凰池 、凤池 、凤池研 、化学电池 、化粪池 、华池 、华清池 、华清池温泉 、卤池 、印池 、原电池 、吹皱一池春水 、周池 、咸池 、喷水池 、喷池 、回池 、园池 、城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塘池 、填池 、墨水池 、墨池 、墨池记

带"池"字的成语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越雷池 、不越雷池一步 、临池学书 、争长黄池 、吹皱一池春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弄兵潢池 、挥翰临池 、殃及池鱼 、池中之物 、池酒林胾 、池鱼之殃 、池鱼之祸 、池鱼之虑 、池鱼堂燕 、池鱼幕燕 、池鱼林木 、池鱼笼鸟 、汤池铁城 、渑池之功 、潢池弄兵 、潢池盗弄 、瑶池女使 、瑶池玉液 、瑶池阆苑 、瞎马临池 、石城汤池 、祸及池鱼 、祸近池鱼 、穷池之鱼 、笼鸟池鱼 、终非池中物 、肉圃酒池 、肉林酒池 、酒池肉林 、金城汤池 、非池中物 、高城深池 、鸠集凤池 、龙楼凤池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池

池

池拼音:chí注音:ㄔˊ异字体:沱 部首:氵部部外笔画:3画总笔画:6画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