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菑的拼音: zī,zì,zāi 注音:ㄗ ㄗˋ ㄗㄞ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菑(14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艹 甾”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安康,阳刚,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VLF 仓颉:TVVW 郑码:EZKI 中文电码:5469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4603
统一码:83d1 笔顺编号: 12255525121 笔顺读写:横竖竖折折折竖折横竖横 菑的笔顺 一丨丨フフフ丨フ一丨一
菑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菑)zī,zì,zāi ㄗ ㄗˋ ㄗㄞ
菑zī(ㄗ)
⒈ 初耕的田地。
⒉ 开荒:“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
⒊ 姓。
其他字义
菑zì(ㄗˋ)
⒈ 插入:树立:“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⒉ 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菑。”
⒊ 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
⒋ 矮墙。
⒌ 剖析。
其他字义
菑zāi(ㄗㄞ)
⒈ 古同“灾”:“不逢天菑,不遇人害。”
方言集汇
粤语:zi1 zoi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h1 zai1 [客英字典] zih1 zai1 [海陆丰腔] zih1 zai1 [梅县腔] zii1 [宝安腔] zu1
潮州话:之余1 之埃1 ,ze1 [潮阳]zu1 ,zai1(tsur [潮阳]tsu ,chai)
详细解释
菑 zī
〈名〉
(1) (形声。从艸,甾( zī)声。荒地,故从艸。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2) 同本义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菑,不耕田也。——《说文》。按,古文从田,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菑畬。——《易·无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尔雅》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菑畬(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菑亩(初耕的田地)
(4) 直立而枯死的树木 [withered trees]
其菑其翳。——《诗·大雅·皇矣》
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
词性变化
菑 zī
〈动〉
(1) 开垦;耕耘 [open up wasteland;reclaim wasteland;plough and weed]
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书·大诰》
(2) 又如:菑畬(耕耘;又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菑攘(开拓;平定)
(3) 另见 zāi“灾”
汉语大字典
[①][zī][《廣韻》側持切,平之,莊。]亦作“葘1”。“載5”的被通假字。
(1)初耕的田地。亦泛指农田。
(2)开垦;耕耘。
(3)引申为除去。
(4)茂密的草丛。
(5)通“緇”。
(6)姓。见《通志·氏族三》。[②][zì][《集韻》側吏切,去志,莊。]亦作“葘2”。
(1)直立未倒的枯木。
(2)围墙。
(3)通“倳”。树立;插入。
(4)剖析。参见“菑2栗”。[③][zāi][《集韻》將來切,平咍,精。]同“災1”。
(1)灾害;灾难。
(2)危害;伤害。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側持切,音緇。【說文】不耕田也。【徐曰】从艸从?从田。?,川壅也,田不耕則艸壅塞之。【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葘。【註】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詩·小雅】于此葘畝。【疏】葘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易·无妄】不葘畬。【疏】不敢首發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又水名。【山海經】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又地名。【史記·孝景帝紀註】葘川縣,故劇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莊,靑州人。
又【正韻】將來切,同災。【詩·大雅】無葘無害。
又【韻會】側吏切,音厠。木立死曰葘。【詩·大雅】其葘其翳。
又【周禮·冬官·輪人註】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爲菑。【前漢·武帝紀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師古註】石葘,謂?石立之也。
又資四切,音恣。剖也,裂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居幹之道,葘栗不迤。
又與椔通。【荀子·非相篇】身如斷葘。菑、緇、椔諸字从?作。考證:〔【周禮·冬官·輪人註】葘謂輻入轂中者。【鄭註】謂建輻也。
又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周禮·冬官考工記註】博立梟棊於中央亦爲葘。〕 謹照原文自註菑至於中央四十字,改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爲菑。
说文解字
不耕田也。从艸、甾。《易》曰:“不菑畬。”?:葘或省艸。
不耕田也。从艸甾。《易》曰:“不菑畬。”甾,菑或省艸。側詞切〖注〗徐鍇曰:“當言从艸从从田,田不耕则艸塞之,故从
,
音灾。若从甾,則下有甾缶字相亂。〖注〗
、
、
,古文。
徐鍇曰:“當言从艸从?从田,田不耕则艸塞之,故从?,?音灾。若从甾,則下有甾缶字相亂。
(葘)不耕田也。海寧陳氏鱣曰:不,當爲才。才耕田,謂始耕田也。才財材皆訓始。玉裁按:不當爲反,字之誤也。爾雅田一歲曰葘,毛詩傳、馬融虞翻易注皆用之。韓詩、董遇易章句皆曰:葘,反艸也。與田一歲義相成。詩大田箋曰:俶載讀爲熾葘。時至,民以其利耜熾葘,發所受之地,趨農急也。攷諸經傳,凡入之深而植立者皆曰葘,如攷工記輪人葘訓建輻,弓人葘訓以鋸副析,公羊傳以人爲葘,漢書楗石葘,鄭仲師云: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䲷棊亦爲葘。其他若毛傳木立死曰葘,漢書事刃公之腹中,急就篇:分別部居不襍廁。漢太學石經以人爲側,皆此字之引伸假借,又假爲烖害字。从艸田,聲。鍇本原有聲字,惟田
二字倒易,又誤合爲一字。鍇欲作從艸,
田。無聲字,非也。初耕反艸,故從艸田㑹意,以
爲聲也。側詞切。一部。易曰。不葘畬。周易无
六二爻辭。周禮注作不葘而畬。語較明,言爲之無漸也。畬,二歲田也。
(甾)葘或省艸。此取諧聲。鄭所云利耜熾發地之意也。
英语翻译
to weed grass; land which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菑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ī
①<动>开荒。《尚书•大浩》:“厥父~,厥子乃弗肯播。”
②<名>初耕一年的地土。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宿秉停~。”
zì
①<动>通“倳”。树立;插入《周礼•考工记•轮人》:“察其~蚤不龋,刚轮虽敝不匡。”
②<名>直立而枯死的树木。《荀子•非相》:“周公之状,身如断~。”
zāi
<名>通“灾”。祸害;灾害《诗经•大雅•生民》:“无~无害。”
带"菑"字的组词
利其菑 、危菑 、厄菑 、天菑 、害菑 、救菑 、敷菑 、旱菑 、水菑 、疾菑 、石菑 、菑害 、菑攘 、菑栗 、菑民 、菑沴 、菑畬 、菑畲 、蝝菑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