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亐的拼音: yú 注音:ㄩˊ
部首:二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3画 康熙字典:亐(3画)
简体部首:二部 部外笔画:1画 总笔画: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二(卐) 乙”
繁体部首: 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多才,优雅,大气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FNV 仓颉:MJS 郑码:BDZ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10027
统一码:4e90 笔顺编号: 115 笔顺读写:横横折 亐的笔顺 一一フ
亐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亐)yú ㄩˊ
亐yú(ㄩˊ)
⒈ 古同“于”。
汉语大字典
[①][yú][《廣韻》羽俱切,平虞,云。]亦作“亐1”。
(1)往,去。
(2)取。
(3)犹如。
(4)为(wéi)。
(5)自适貌;舒徐貌。见“于于”、“于然”。
(6)相属貌。见“于于”。
(7)钟唇,钟口的边沿。
(8)草名。
(9)象声词。
(10)介词。犹在。
(11)介词。以,用。
(12)介词。自,从。
(13)介词。至,到。
(14)介词。对;对于。
(15)介词。向。
(16)介词。给。
(17)介词。由于。
(18)介词。为(wèi)。
(19)介词。依照。
(20)介词。犹过。表示比较。
(21)连词。犹与。
(22)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义。
(23)助词。用于句末,犹乎。
(24)助词。用于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中。犹是。
(25)通“邘”。古国名。
(26)同“於”。
(27)姓。
(28)“於”的简化字。[②][xū][《字彙》休居切]亦作“亐2”。见“于2嗟”、“于2咨”。[③][yū][《集韻》邕俱切,平虞,影。]亦作“亐3”。通“迂1”。广大。
康熙字典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
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
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
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
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
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
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
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
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謂之銑,銑閒謂之于。
又【前漢·元后傳】衣絳緣諸于。【註】大掖衣也。
又【唐書·元德秀傳】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十人,聮袂歌于蔿于。
又草名。【爾雅·釋草】茜,蔓于。【註】生水中。一名軒于。【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又木名。【爾雅·釋木】棧木,于木。【註】僵木也。江東呼木觡。
又淳于,縣名。今密州安丘縣,古淳于國。
又姓。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以國爲氏,後因去邑爲于。
又淳于,宣于,鮮于,多于,于,皆複姓。
又三氏姓。勿忸于,阿伏于,見【魏書·官氏志】。
又助語辭。【詩·召南】于沼于沚。【朱傳】于,於也。【周易】【毛詩】於皆作于。于於古通用。
又【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
又【文王世子】仲尼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爲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俱與迂通。
又【正韻】休居切,與吁通。歎辭。【詩·周南】于嗟麟兮。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