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䓊的拼音: è,wú,yú 异体字:
茣 䔡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䓊(13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艹 吾”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GKF 仓颉:TMMR 郑码:EBXJ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44601
统一码:44ca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字义
(䓊)è,wú,yú
yu2
音无。一种草,似艾。
音鱼。同【䔡】。
康熙字典
【唐韻】五乎切,音吾。【集韻】楚辭有䓊蕭草。【玉篇】草,似艾。
又【集韻】與䔡同。【揚子方言註】江東人呼荏爲䓊。 【類篇】或作?。
说文解字
艸也。从艸吾聲。《楚詞》有䓊蕭艸。
艸也。从艸吾聲。《楚詞》有䓊蕭艸。吾乎切
(䓊)艸也。廣韵云。似艾。郭注方言云。今江東人呼荏爲䓊。音魚。从艸。吾聲。五乎切。五部。籒文作?。楚詞有䓊蕭。按今楚詞無䓊蕭。惟宋玉九辨云。白露旣下百艸兮。奄離披此梧楸。梧楸葢許所見作䓊蕭。正百艸之二也。-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