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㔳的拼音: guǐ 异体字:簋
部首:匚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㔳(13画)
简体部首:匚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匚 几”
繁体部首: 匚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包围
五笔:AYVM 仓颉:SOIN 郑码:HOQD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71711
统一码:3533 笔顺: 一ノ丶丶フ一一フ丶ノフフ
基本字义
(㔳)guǐ
1 同“ 簋 ”。
康熙字典
【唐韻】【玉篇】【集韻】?古文簋字。註詳竹部十一畫。亦作〈匚飤〉。
说文解字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飢。匭,古文簋或从軌。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簋)黍稷方器也。周禮舍人注曰: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風傳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别所盛也。許云簋方簠圜,鄭則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師傳各異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鄭注云:離爲日,日體圓。巽爲木,木器圓。簋象。聘禮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爲之,狀如簋而方。賈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圓,此則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已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周禮疏云:孝經陳其簋簠注云:內圓外方受

(㔲)古文簋。从匚食九。各本作从匚飢。飢非聲也。从方、从食、九聲也。
(匭)古文簋。从匚軌。按許説簋爲方器,葢以古文从匸也。軌聲,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史記李斯傳曰:飯土匭。公食大夫禮注曰:古文簋皆作軌。易損二簋,蜀才作軌。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大鄭云:九讀爲軌。書亦或爲軌。簋古文也。今本周禮脱誤,爲正之如此。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匭古文本字也。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尚書苞匭菁茅,鄭曰:匭,纏結也。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吳都賦注用之。
(朹)亦古文簋。簋以木爲之,故字从木也。惠氏棟九經古義曰:易渙奔其机。當作朹,宗廟器也。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