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嘲的拼音: cháo,zhāo 注音:ㄔㄠˊ ㄓㄠ 异体字:謿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嘲(15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形声:从口、朝声 可拆字为“口 朝”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温柔,独立,温柔之意 字体结构:左中右
五笔:KFJE 仓颉:RJJB 郑码:JEEQ 中文电码:0877 区位码: 1916 四角号码: 67020
统一码:5632 笔顺编号: 251122511123511 笔顺读写:竖折横横竖竖折横横横竖撇折横横 嘲的笔顺 丨フ一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フ一一
嘲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嘲)cháo,zhāo ㄔㄠˊ ㄓㄠ
嘲cháo(ㄔㄠˊ)
⒈ 讥笑,拿人取笑:嘲笑。嘲弄。嘲骂。嘲诮。嘲谑。冷嘲热讽。
其他字义
嘲zhāo(ㄓㄠ)
⒈ 〔嘲哳(zhā)〕同“啁哳”。
方言集汇
粤语:zaau1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zau1 [客英字典] sau3 z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zau1 [梅县腔] sau3 zau1 [宝安腔] zau1 sau2 cau2 [海陆丰腔] sau1 zau1
详细解释
嘲
謿 cháo
〈动〉
(1) (形声。从口,朝声。本义:嘲笑)
(2) 同本义 [ridicule;deride]
以至于杂以嘲戏。——曹丕《典论·论文》
(3) 又如:冷嘲热讽;嘲问(带讽刺地问);嘲戏(嘲弄嬉戏)
(4) 唱,按音律发声 [sing]
因使元翌等嘲,以酒为韵。——《北史·薛孝通传》
(5) 又如:嘲歌(信口唱歌);嘲风弄月(吟咏清风)
(6) 另见 zhāo
常用词组
嘲讽、嘲弄、嘲笑
基本词义
嘲 zhāo
〈动〉
(1) 勾引 [seduce]
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金瓶梅》
(2) 又如:嘲汉子的班头(勾引男子的能手);嘲惹(挑逗;撩拨)
(3) 另见 cháo
常用词组
嘲哳
汉语大字典
[①][cháo][《廣韻》陟交切,平肴,知。]
(1)嘲笑;讥笑。
(2)歌唱;吟咏。
(3)戏弄;挑逗。[②][zhāo]
(1)鸟鸣。
(2)方言。私下议论、传布。
(3)见“嘲2哳”。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陟交切,音䞴。【說文】謔也。【玉篇】言相調也。【前漢·揚雄傳】執蝘蜓而嘲黽龍。 【說文】通作啁。【集韻】或作謿。考證:〔【前漢·揚雄傳】執?蜓而嘲黽龍。〕 謹照原文?改蝘。
说文解字
謔也。从口朝聲。《漢書》通用啁。
謔也。从口朝聲。《漢書》通用啁。陟交切
英语翻译
ridicule, deride, scorn, jeer at
嘲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háo
①<动>嘲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公卿辱~叱,唾弃如粪丸。”(叱:斥骂。)
zhāo
<形>见“嘲哳”等
【嘲啾】象声词。繁碎嘈杂的声音。刘克庄《田舍即事》之五:“邻壁~诵《学而》,老人睡少听移时。”
【嘲哳】声音杂乱。《琵琶行》:“呕哑~难为听。”(呕哑:杂乱的乐曲声。)又写作“啁哳”
【嘲啁】1.象声词,鸟鸣声。2.形容语音细碎难辨。
带"嘲"字的组词
冷嘲 、冷嘲热讽 、冷嘲热骂 、冷讥热嘲 、吟嘲 、咏嘲风月 、咏月嘲花 、咏月嘲风 、啾嘲 、嘲叱 、嘲咍 、嘲咏 、嘲哂 、嘲哳 、嘲唱 、嘲啾 、嘲弄 、嘲惹 、嘲慠 、嘲戏 、嘲拨 、嘲歌 、嘲笑 、嘲讥 、嘲讪 、嘲讽 、嘲诙 、嘲诮 、嘲调 、嘲谑 、嘲谤 、嘲轰 、嘲问 、嘲风 、嘲风咏月 、嘲风弄月 、嘲骂 、客嘲 、弄月嘲风 、戏嘲 、旁嘲 、聊以解嘲 、胡嘲 、自嘲 、自我解嘲 、蝘蜓嘲龙 、解嘲 、讥嘲 、讽嘲 、诙嘲 、谈嘲 、谑嘲 、谤嘲 、鹘嘲
带"嘲"字的成语
冷嘲热讽 、冷嘲热骂 、冷讥热嘲 、咏嘲风月 、咏月嘲花 、咏月嘲风 、嘲风咏月 、嘲风弄月 、弄月嘲风 、聊以解嘲 、自我解嘲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