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饿的拼音: è 注音:ㄜˋ 异体字:餓
部首: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饿(16画)
简体部首:饣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形声:从饣、我声 可拆字为“饣 我”
繁体部首: 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温柔,财富,贤淑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NTT 仓颉:NVHQI 郑码:OXMH 中文电码:7408 区位码: 2286 四角号码: 23750
统一码:997f 笔顺编号: 3553121534 笔顺读写:撇折折撇横竖横折撇捺 饿的笔顺 ノフフノ一丨一フノ丶
饿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饿)è ㄜˋ
饿(餓)è(ㄜˋ)
⒈ 肚子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我不饿,你吃吧!饥饿。饿殍(饿死的人)。
⒉ 使受饿:注意别饿坏了。
方言集汇
粤语:ngo6
潮州话:gho7
详细解释
饿
餓 è
〈动〉
(1) (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2) 同本义 [hungry]。与“饱”相对
饿,饥也。——《说文》
饿,无食久馁也。——《六书故》
饿,甚于饥也。——《正字通》
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谷梁传》疏引徐邈说
无一月饿。——《淮南子·说山》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3) 又如:饿隶(饥饿的人;形容干瘠的样子);饿损(饿坏);饿杀鬼(方言。贪吃的人);饿病(饥饿致病)
(4) 使受饿;感到饥饿 [starve;hunger]
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
伯夷、 叔齐饿于 首阳之下。——《论语·季氏》
(5) 又如:孩子饿了;别饿着小猪
(6) 贫困;缺少 [poor]。如:水田饿水;干田饿水;饿乡(缺吃的乡里)
常用词组
饿鬼、饿饭、饿虎扑食、饿狼、饿殍、饿殍枕藉
汉语大字典
[①][è][《廣韻》五个切,去箇,疑。]“饿1”的繁体字。
(1)飢之甚;不饱。
(2)特指饿死。
(3)使受饿。
(4)指饥荒。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五箇切【集韻】【韻會】牛箇切,?我去聲。【玉篇】飢也。【廣韻】不飽也。【禮·檀弓】昔者衞國凶飢,夫子爲粥,與國之餓者。◎按韓子飾邪篇:家有常業,雖飢不餓。淮南子說山訓:寧一月飢,毋一旬餓。以此推之,餓甚于飢也。故孟子朝不食,夕不食,兼飢餓言。
说文解字
飢也。从食我聲。
飢也。从食我聲。五箇切
(餓)飢也。从食我聲。五箇切。十七部。
英语翻译
hungry; greedy for; hunger
饿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è
①<动>严重的饥饿。《寡人之于国也》:“涂有~莩而不知发。”
②<动使动>使……挨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体肤,空乏其身。” 【辨】饥,饿。“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指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带"饿"字的组词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严家饿隶 、乏饿 、仁者食饥饿 、俭饿 、冻饿 、凶饿 、匮饿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喂饿 、坐饿关 、寒饿 、寝饿 、忍饥受饿 、忍饥挨饿 、戤米囤饿杀 、挨冻受饿 、挨饿 、挨饿受冻 、殍饿 、穷酸饿醋 、穷饿 、羸饿 、翳桑饿人 、色中饿鬼 、西山饿夫 、解饿 、贫嘴饿舌 、贫饿 、野有饿莩 、隐饿 、饥饿 、饥饿线 、饥鹰饿虎 、饱人不知饿人饥 、饱汉不知饿汉饥 、饿乡 、饿乡纪程 、饿喂 、饿喙 、饿夫 、饿文 、饿显 、饿杀 、饿死 、饿死事大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饿死漂渚 、饿殍 、饿殍枕藉 、饿殍满道 、饿殍载道 、饿殍遍野 、饿殕 、饿汉 、饿火 、饿焰 、饿狼 、饿理
带"饿"字的成语
严家饿隶 、忍饥受饿 、忍饥挨饿 、戤米囤饿杀 、挨冻受饿 、挨饿受冻 、穷酸饿醋 、色中饿鬼 、西山饿夫 、贫嘴饿舌 、野有饿莩 、饥鹰饿虎 、饱人不知饿人饥 、饱汉不知饿汉饥 、饿死事大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饿殍枕藉 、饿殍满道 、饿殍载道 、饿殍遍野 、饿莩载道 、饿莩遍野 、饿虎之蹊 、饿虎吞羊 、饿虎扑羊 、饿虎扑食 、饿虎擒羊 、饿虎攒羊 、饿虎见羊 、饿虎逢羊 、饿虎饥鹰 、饿鬼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