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裛的拼音: yì
部首: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裛(13画)
简体部首:衣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衣 邑”
繁体部首: 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睿智,清纯之意 字体结构:上中下
五笔:YCEU 仓颉:YRAV 郑码:SJYR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00732
统一码:88db 笔顺: 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フノフノ丶
基本字义
(裛)yì
1 书套。
2 缠绕。
3 用香熏。
4 古同“浥”,沾湿。
详细解释
裛 yì
〈动〉
(1) 缠裹 [wrap]。如:裛衣(裹衣,以衣裹身)
(2) 香气熏染侵袭 [attack]。如:裛裛(香气袭人的样子)
(3) 通“浥”。沾湿 [moisten]。如:裛妆(泪妆);裛艓(云气缭绕貌);裛烂(潮湿霉烂)
康熙字典
【唐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音邑。【廣韻】裛香。【類篇】香襲衣也。【飛燕外傳】有傾絕倒裛衣。【杜甫詩】衫裛翠微潤。
又纏也。【班固·西都賦】裛以藻繡。
又【集韻】乙業切,音?。【說文】書囊也。
又憶笈切,音㪑。義同。
说文解字
書囊也。从衣邑聲。
書囊也。从衣邑聲。於業切
(裛)纏也。各本作書囊也。今依西都賦琴賦注、後漢書班固傳注所引正。巾部曰。帙、書衣也。帙亦作袠。廣雅。裛謂之袠。今本殆據廣雅改耳。若依今本則當云帙也。从衣。邑聲。於業切。七部。裛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yì
①<名>包书的布套。《广雅•释器》:“~谓之袠。”
②<动>缠绕;缠裹。班固《西都赋》:“~以藻绣,络以纶连。”
③<动>沾湿。杜甫《狂夫》诗:“雨~蕖冉冉香。”
④<动>香气侵袭、放散。钱起《中书遇雨》诗:“色翻池上藻,香~鼎前杯。”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