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的拼音: bǐ 注音:ㄅ一ˇ 异体字:筆
部首:毛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笔(10画)
简体部首:毛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会意:从竹、从毛 可拆字为“竹 毛”
繁体部首: 毛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杰出、有文采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TTFN 仓颉:HHQU 郑码:MMH 中文电码:4581 区位码: 1742 四角号码: 88714
统一码:7b14 笔顺编号: 3143143115 笔顺读写:撇横捺撇横捺撇横横折 笔的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フ
笔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笔)bǐ ㄅ一ˇ
笔(筆)bǐ(ㄅ一ˇ)
⒈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
⒉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笔画。笔顺。笔形。笔道。
⒊ 用笔写,写作的: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
⒋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
⒌ 像笔一样直:笔直。笔挺。笔陡。
⒍ 量词,指钱款:一笔钱。
⒎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方言集汇
粤语:bat1
详细解释
笔
筆 bǐ
〈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笔
筆 bǐ
〈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
筆 bǐ
〈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
笔触、笔答、笔底生花、笔底下、笔调、笔端、笔法、笔锋、笔杆子、笔耕、笔供、笔画,笔划、笔迹、笔记、笔记、笔架、笔尖,笔尖儿、笔力、笔录、笔录、笔路、笔帽、笔名、笔墨、笔墨官司、笔舌、笔试、笔势、笔受、笔顺、笔算、笔谈、笔挺、笔筒、笔头,笔头儿、笔误、笔洗、笔下、笔心,笔芯、笔削、笔译、笔意、笔友、笔札、笔战、笔者、笔直、笔致、笔资、笔走龙蛇
笔
筆 bǐ
〈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
筆 bǐ
〈量〉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汉语大字典
[①][bǐ][《廣韻》鄙密切,入質,幫。]“笔1”的繁体字。亦作“笔1”。
(1)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中国笔以毛制笔头。
(2)今凡可以写字绘画的文具都叫笔。
(3)泛指文具。
(4)今亦或指形状像笔的东西。
(5)记述;写作;书写。
(6)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7)指散文。与诗相对待而言。
(8)与文相对待而言,指无须讲究情采声律的叙记应用文。
(9)笔触;笔姿。
(10)汉字的笔画。
(11)量词。用于钱款、帐目、交易。
(12)量词。用于书画笔画。
(13)量词。用于书面文辞。
康熙字典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考證:【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
又【嚴訢?】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说文解字
秦謂之筆。从聿从竹。
秦謂之筆。从聿从竹。鄙密切〖注〗徐鍇曰:“筆尚便疌,故从聿。”
徐鍇曰:“筆尚便疌,故从聿。”
(筆)秦謂之筆。从聿竹。鄙密切。古音在十五部。
英语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笔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bǐ
①<名>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
②<动>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录。”
③<名>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奇妙,欲以藏家尔。”
④<名>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以为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
带"笔"字的组词
一笔 、一笔一画 、一笔不苟 、一笔书 、一笔勾 、一笔勾断 、一笔勾消 、一笔勾销 、一笔抹倒 、一笔抹摋 、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一笔画 、三折笔 、三笔六诗 、三过笔 、上纸笔 、下笔 、下笔便就 、下笔千言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下笔如有神 、下笔如神 、下笔成文 、下笔成章 、下笔成篇 、下笔有神 、下笔遒劲 、临笔 、丹笔 、主笔 、书写笔 、乩笔 、五笔七墨 、五色笔 、亲笔 、仇池笔记 、仙笔 、代笔 、代笔相公 、代笔遗嘱 、任笔沈诗 、伏笔 、伪笔 、佣笔 、佩笔 、侧笔 、俗笔 、保健粉笔 、信笔 、信笔涂鸦 、倦笔 、倩笔 、停笔 、健笔 、偶笔 、光笔 、冗笔 、冻笔 、凌云笔
带"笔"字的成语
一笔不苟 、一笔勾断 、一笔勾消 、一笔勾销 、一笔抹摋 、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下笔千言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下笔如神 、下笔成文 、下笔成章 、下笔成篇 、下笔有神 、信笔涂鸦 、刀笔之吏 、口诛笔伐 、名公大笔 、大笔如椽 、奋笔疾书 、奋笔直书 、如椽之笔 、如椽大笔 、妙笔生花 、孟诗韩笔 、屠毒笔墨 、弃笔从戎 、形诸笔墨 、彩笔生花 、心慕笔追 、心织笔耕 、意前笔后 、意在笔先 、意在笔前 、投笔从戎 、持橐簪笔 、振笔疾书 、捉刀代笔 、援笔成章 、援笔立就 、援笔立成 、援笔而就 、搠笔巡街 、摇笔即来 、文笔流畅 、春秋笔法 、梦笔生花 、欣然命笔 、江淹梦笔 、沈诗任笔 、浪费笔墨 、浮白载笔 、浮笔浪墨 、涉笔成趣 、润笔之绢 、润笔之资 、游戏笔墨 、点睛之笔 、生花之笔 、生花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