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隳的拼音: huī,duò 注音:ㄏㄨㄟ ㄉㄨㄛˋ 异体字:
隓墮
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17画 康熙字典:隳(23画)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1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隋 心(⺗)”
繁体部首: 阝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安康,独立,内敛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BDAN 仓颉:NBOP 郑码:YGOU 中文电码:7149 区位码: 6736 四角号码: 74338
统一码:96b3 笔顺编号: 52131212511342444 笔顺读写:折竖横撇横竖横竖折横横撇捺竖捺捺捺 隳的笔顺 フ丨一ノ一丨一丨フ一一ノ丶丨丶丶丶
隳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隳)huī,duò ㄏㄨㄟ ㄉㄨㄛˋ
隳huī(ㄏㄨㄟ)
⒈ 毁坏;崩毁:“隳人之城郭。”
其他字义
隳duò(ㄉㄨㄛˋ)
⒈ 古通“惰”,懒惰。
方言集汇
粤语:fai1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tui3 [客英字典]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tui3 [梅县腔] fi1 to3
详细解释
隳 huī
〈动〉
(1) 毁坏城墙或山头;毁坏 [destroy wall or hill;destroy]
隳名城。——汉· 贾谊《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 又如:隳堕(毁坏;动摇);隳突(骚扰);隳圮(倾坍;倒塌);隳名(隐姓埋名)
(3) 怠惰。通“惰” [be lazy]。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常用词组
隳突
汉语大字典
[①][huī][《廣韻》許規切,平支,曉。]亦作“隓1”。
(1)毁坏;废弃。
(2)通“惰”。懈怠。
康熙字典
【廣韻】許規切。俗隓字。【老子·道德經】故物或行或隨,或响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禮·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釋文】墮亦作隳。
又【讀書通】與毀通。【荀子·富國篇】非將隳之也,說不免焉。【後漢·袁紹傳】所過毀突。【文選】作隳。考證:〔【老子·道德經】或强或嬴〕 謹照原文嬴改羸。
说文解字
篆文。小篆則从土、隋聲也。先古籒後小篆者、是亦先二後上之例也。曷爲不入於土部而隓爲重文也。其字本从
。以壞
爲義。而壞城次之。故入
部而
爲重文也。
英语翻译
to destroy; to overthrow
隳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huī
<动>毁坏;横行霸道。《过秦论》:“~名城,杀豪杰。”《失街亭》:“父亲何故自~志气耶?”
【隳突】骚扰;冲撞。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乎南北。”
带"隳"字的组词
弛隳 、愆德隳好 、沥胆隳肝 、消隳 、湮隳 、潜隳 、窳隳 、荡隳 、贼隳 、身败名隳 、销隳 、隳亡 、隳凌 、隳剌 、隳名 、隳圮 、隳坏 、隳坠 、隳堕 、隳好 、隳官 、隳废 、隳引 、隳弛 、隳形 、隳心 、隳惰 、隳慢 、隳懈 、隳损 、隳摧 、隳放 、隳敝 、隳斁 、隳旷 、隳残 、隳沦 、隳硩 、隳突 、隳紊 、隳职 、隳肝尝胆 、隳肝沥胆 、隳胆 、隳胆抽肠 、隳脞 、隳节 、隳节败名 、隳落 、隳行 、隳裂 、隳败 、隳靡 、隳顿 、隳颓 、隳颠 、颓隳 、颠隳
带"隳"字的成语
愆德隳好 、沥胆隳肝 、身败名隳 、隳肝尝胆 、隳肝沥胆 、隳胆抽肠 、隳节败名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