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䠠的拼音: chì 异体字:滯 踅 逝
部首:足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8画 康熙字典:䠠(18画)
简体部首:足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8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帶 足”
繁体部首: 足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QPH 仓颉:KPBLO 郑码:EALJ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44801
统一码:4820 笔顺: 一丨丨一ノフ丶フ丨フ丨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字义
(䠠)chì
转身。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都計切,音帝。姓也。【前漢·王莽傳】中常侍䠠惲。○按《玉篇》从疋,在疋部。
又【集韻】丑例切,音跇。與踅同。一足行也。
又【集韻】【類篇】?當蓋切,音帶。
又徒蓋切,音大。義?同。?惲。
说文解字
凝也。从水帶聲。
凝也。从水帶聲。直例切
(滯)凝也。凝俗冰字。周禮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鄭司農云。貨物沈滯於廛中不決、泉府貨之滯於民用者。故書滯爲癉。杜子春云。癉當爲滯。从水。帶聲。直例切。十五部。-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