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字典 > 新华字典 > 邓字的意思

邓的拼音: dèng  注音:ㄉㄥˋ   异体字:

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4画  康熙字典:邓(9画)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4画   造字法:原为形声:从阝、登声 可拆字为“又 阝”

繁体部首: 阝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崇敬、仰慕、尊敬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CBH   仓颉:ENL   郑码:XSY   中文电码:6772   区位码: 2143   四角号码: 77427

统一码:9093   笔顺编号: 5452   笔顺读写:折捺折竖   邓的笔顺 フ丶フ丨

邓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邓)dèng ㄉㄥˋ

    邓(鄧)dèng(ㄉㄥˋ)

    ⒈  姓。

方言集汇

粤语:dang6

详细解释

Dèng

〈名〉

(1) 古国名[Deng state]

邓,曼姓之国。今属 南阳。从邑,登声。——《说文》

(2) 在今河南省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侯吾离来朝。——《春秋·桓公七年》

申吕应 邓。——《国语·郑语》

袭楚至 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古地名 [Deng village,name of a place in ancient times]

(4) 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

蔡侯郑伯会于 邓。——《春秋·桓公二年》

(5)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清兖州府境)

(6) 战国楚地,秦置邓县,是故邓侯国。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北

(7)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

(8) 姓(邓通:西汉人,以自铸铜钱而成为巨富,后世常用此名比喻富有。邓禹:东汉新野人,字仲华。随汉光武刘秀作战,为东汉开国功臣。邓骘:人名,东汉安帝刘祜的舅父,封为上蔡侯,任大将军)

常用词组

邓邓浑浑

汉语大字典

[①][dèng][《廣韻》徒亘切,去嶝,定。]“邓1”的繁体字。
(1)古国名。曼姓。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后灭于楚。
(2)古地名。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
(3)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
(4)古地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
(5)古国名。战国楚地,秦置邓县,是故邓侯国。在今河南省邓州市。
(6)逗弄,揶揄。
(7)用同“澄”。滤筛沉淀。参见“鄧沙”。
(8)用同“鈍”。迟笨貌。参见“鄧鄧呆呆”。
(9)姓。

康熙字典

【搜眞玉鏡】音山。地名。(鄧)【唐韻】徒亘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亘切,?音蹬。【說文】曼姓之國。【春秋·桓七年】鄧侯吾離來朝。【疏】鄧,在南地,屬衡岳。 
又魯地。【春秋·隱十年】春,齊侯、鄭伯盟于鄧。【註】鄧,魯地。 
又蔡地。【春秋·桓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註】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疏】賈、服以鄧爲國,釋例以此爲蔡地,其鄧國則義陽鄧縣是也。以鄧是小國,去蔡遠,蔡、鄭懼楚而爲此會,不當反求近楚小國與之結援,故知非鄧國也。 
又州名。本秦南陽郡,隋置南陽縣,攺鄧州。 
又姓。【姓考】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爲鄧侯,後因氏。(鄧)考證:〔【春秋·桓十年】鄧侯離吾來朝。〕 謹照原文十年改七年。離吾改吾離。

说文解字

曼姓之國。今屬南陽。从邑登聲。

曼姓之國。今屬南陽。从邑登聲。徒亙切

曼姓之國。左傳。楚武王夫人曰鄧曼。則知鄧國曼姓也。前志曰。鄧縣故國。今屬南陽。南陽郡鄧、二志周。今河南南陽府鄧州是其地。从邑。登聲。徒亙切。六部。

英语翻译

surname

带"邓"字的组词

不邓邓 、吴邓 、呆呆邓邓 、呆邓邓 、尘邓邓 、扑邓邓 、昆邓 、昏邓邓 、樊邓 、涎涎邓邓 、涎眉邓眼 、涎邓邓 、滴滴邓邓 、白邓邓 、耿邓 、迷丢没邓 、邓世昌 、邓中夏 、邓丽君 、邓友梅 、邓子恢 、邓尉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邓山 、邓师 、邓廷桢 、邓恩铭 、邓拓 、邓林 、邓橘 、邓沙 、邓演达 、邓石如 、邓禹 、邓艾 、邓艾吃 、邓虏沦敦 、邓通 、邓通钱 、邓邓呆呆 、邓邓浑浑 、邓颖超 、阴邓 、马邓

带"邓"字的成语

涎眉邓眼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邓

邓

邓(繁体:鄧)拼音:dèng注音:ㄉㄥˋ异字体:鄧 部首:阝部部外笔画:2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