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ane?颗粒,名词解释定义是?
Dane颗粒即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乙肝病毒(HBV)颗粒 ,因1970年由 Dane 首先在电镜下观察到而得名。
以下为详细介绍: 结构组成:Dane颗粒直径约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
其外衣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与镶嵌其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前S1抗原及前S2抗原组成;内衣壳是20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27nm,主要成分是乙肝核心抗原(HBcAg) 。
内部含有乙肝病毒的环状双链DNA 以及DNA多聚酶。
传染性:Dane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其存在表明乙肝病毒正在体内复制且具有传染性。
血液中若检测到Dane颗粒,意味着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活跃期,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临床意义:在乙肝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方面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Dane颗粒及其相关抗原、抗体,可以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状态、复制水平以及传染性强弱。
例如,血清中Dane颗粒数量较多,往往提示病毒复制活跃,病情可能处于进展期,此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