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体性,名词解释定义是?
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广泛使用的概念,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哲学层面:主体性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客观世界)相互作用时,并非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而是能够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认识自然、社会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有目的地改变世界,推动社会发展 。
教育学层面: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独特个性、兴趣和需求的个体,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探索和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得出结论,充分展现了学习的主体性。
心理学层面:主体性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体验和调控。
个体具有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需求、情感和能力,并根据这些认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例如,一个具有较强主体性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设定合理的目标,并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来实现这些目标 。
- 上一篇:沉痼自若什么意思?沉痼自若怎么读?
- 下一篇:遗臭万年什么意思?遗臭万年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