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端坐得正还是行得正坐得端 论语
“行得正,坐得端” 并未直接出自《论语》。
这句话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意思是人行为举止要符合道德规范,光明磊落,这样才能坦然无惧。
《论语》中有诸多与之内涵相近,强调为人正直、品行端正的表述。例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大意是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此句重点从为政者角度阐述以身作则、行为端正的重要性。
又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心地坦然,小人则经常忧心忡忡。侧面反映出秉持正道、行事端正的人内心安稳,而心怀不正的人常处于不安状态 。
- 上一篇:金蟾的开光方法
- 下一篇:青云当自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