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和堙灭区别
“湮灭”和“堙灭”主要有以下区别:
词义侧重点
湮灭
物理学领域,指物质和它的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完全的物质 - 能量转换,转化为光子等能量形式,这个过程叫湮灭。例如,电子和正电子相互湮灭,释放出伽马射线。
日常生活和文学语境中,强调彻底消失、完全不存在,不留痕迹,常带有一种剧烈、突然的意味,好像被强大的力量瞬间抹去。比如“恐龙在地球上的辉煌文明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
堙灭
本义是指堵塞、填塞。所以“堙灭”侧重于因掩埋、埋没而导致消失不见,过程相对较为缓慢、渐进。例如“许多古老的村落随着岁月变迁,被黄沙堙灭” 。
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某种思想、技艺等因无人传承、重视而逐渐失传、消失。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因后继无人,面临堙灭的困境” 。
适用对象
湮灭
既适用于具体事物,如城市被战争湮灭;也适用于抽象事物,如希望的湮灭。在科学术语中,用于描述物质层面的特定反应。
堙灭
多适用于具体事物被掩埋、覆盖而消失的情况,如古迹被土石堙灭;用于抽象事物时,更强调因外界因素(如时间、环境变化等)导致的逐渐消亡。
词源及演变
湮灭
出自《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原指埋没、磨灭。后来在物理学领域有了特定含义。
堙灭
“堙”字本身有填塞、埋没之意,“堙灭”强调因掩埋等造成的消失,在古代文献中也较为常见,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暴害滋深,威武分崩,边域不宁,朔望尘飞,迨及孝武,赫然发愤,遂埽落之,开地数千里,而匈奴始远遁,徙幕北。重以文景之畜,孝武之用,精兵选卒,期门羽林之士,奋力赢粮,轻骑深入,并勒单于之颈,驱走塞北,堙灭区内殚亡之患,以广拓境宇。”
- 上一篇:0123的爱情暗示语
- 下一篇:dg是啥网络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