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梗概
庚子勤王发生于1900年(庚子年),是在晚清复杂动荡的政治局势下,改良派试图营救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统治的一次武装行动,对晚清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梗概介绍:
事件背景
戊戌变法失败与帝后矛盾激化: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但他们仍心系光绪帝复位,企图继续推动改良变革,与掌握实际权力的慈禧太后一派矛盾尖锐。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入侵:1900 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蓬勃发展,打着“扶清灭洋”旗号,引发列强不满,八国联军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慈禧太后态度摇摆不定,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局势愈发混乱。
勤王筹备
海外谋划: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积极联络各方力量,倡导“勤王”,意图起兵解救光绪帝,恢复新政。他们宣称得到光绪帝“衣带诏”,以此号召海外华侨捐款支持,并与国内一些会党、士绅取得联系。
组织力量:在南方,唐才常等人响应康梁号召,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上海成立“正气会”(后改名“自立会”),并组建自立军。自立军分七路,计划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同时举事。
行动过程
准备受挫:由于康有为未能及时汇款资助起义,加上内部协调不畅,各路起义时间被迫推迟。然而,消息泄露,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加强防范。
起义失败:1900 年 8 月,自立军未等到海外款项,部分将领决定提前行动,但很快遭到张之洞镇压。唐才常在汉口被捕牺牲,其他几路也相继失败,众多参与人员被杀,庚子勤王宣告破产。
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清政府内部:进一步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帝党和后党的矛盾。慈禧太后借此机会打击异己,巩固自身权力,加强对朝廷的控制,使得原本就腐朽僵化的统治更加保守反动。
地方势力崛起:地方督抚在镇压自立军过程中,权力进一步扩大。如张之洞等地方大员通过此次事件,增强了在地方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有所削弱,加速了晚清地方实力派的崛起和离心倾向。
改良派转变:庚子勤王的失败使一部分改良派人士认识到依靠清政府进行改良的道路难以行得通,开始转向革命。这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革命派的力量,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进程。
列强态度:列强通过此次事件,更加看清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此后,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侵略变本加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上一篇:霎时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下一篇:女人摇太阳暗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