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记叙文写作训练指导 一、明确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融入作者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二、写作训练要点 (一)立意深刻新颖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在记叙文写作中,要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
比如写母爱,不要只停留在母亲照顾自己生活起居这些常见事例上,可以从一些细微的情感冲突入手,展现母爱的深沉与复杂。
训练时,可以给定一个主题,如“挫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想出尽可能多的独特立意角度,像挫折是成长路上的伪装者,看似阻碍实则引领我们走向新的道路等。
(二)塑造生动人物 外貌描写:抓住人物最具特点的外貌细节,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穷困潦倒又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
训练时,让学生描写身边同学,突出其外貌特征,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语言描写:人物语言要符合其身份、性格和情境。
急性子的人说话可能语速快且直接,慢性子的人则可能慢条斯理。
设计一些不同身份人物对话的场景练习,如老师与调皮学生的对话、菜市场摊主与顾客的讨价还价等。
动作描写:细致的动作能生动展现人物心理。
比如写一个孩子偷吃糖果,“他眼睛滴溜溜地转,不时瞟向桌上的糖果盒,小手慢慢伸过去,轻轻打开盒盖,快速捏起一颗糖,塞进嘴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让学生通过描写人物做某件小事的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内心想法,增强文章感染力。
可以运用内心独白、梦境幻觉等方式。
如考试失利后,“我望着试卷上那刺眼的分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懊悔、自责、难过交织在一起。
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母期待的眼神,要是这次能考好就好了……”安排专门练习,让学生描写不同情绪下的心理活动。
(三)叙述精彩事件 设置悬念:开头抛出疑问或呈现奇怪现象,引发读者好奇心。
如“那天晚上,我刚走进家门,就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可家里明明没人啊,这哭声究竟从哪来的?”开展悬念式开头写作练习,限时创作吸引人的开头段落。
情节曲折:避免平铺直叙,要有起伏变化。
写一次登山经历,不要只是顺利登顶,可以加入迷路、体力不支等波折。
给出简单故事框架,让学生进行扩写,增加情节的曲折性。
注重细节:细节能让事件更真实可感。
如描写一场比赛,“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一颗汗珠顺着脸颊缓缓滑落,滴在紧握球拍的手上,他却浑然不觉,双眼紧紧盯着飞来的球,眼神中透着坚定和专注”。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场景,补充细节描写。
(四)描绘细腻场景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开心时,“阳光洒在翠绿的树叶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也在为我庆祝”;悲伤时,“天空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乌云压得很低,冷风呼啸着穿过街道,吹得路边的树木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呜咽”。
进行不同心情下自然环境描写的专项训练。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背景。
写过年时热闹的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
卖春联的大声吆喝着,展示着手中喜庆的春联;卖糖果的摊位前围满了孩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五颜六色的糖果”。
让学生描写熟悉的社会场景,如校园运动会、商场促销等。
三、写作训练步骤 (一)命题写作 教师给出具体题目,如《一件难忘的小事》《我的好朋友》等,限定字数和写作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记叙文写作要点进行创作。
写作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阅读,提出修改建议。
(二)半命题写作 给出半命题,如《那次______的经历》《______温暖了我的心》等,让学生先补充完整题目,再进行写作。
重点训练学生根据自身素材储备和立意需求,巧妙补题的能力。
之后小组内分享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三)自由写作 给予学生宽泛主题范围,如“成长”“情感”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角度、素材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破常规思路。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个性化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系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写出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记叙文。
- 上一篇:垒高自己作文
- 下一篇: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善假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