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作文
《钱学森》观后感 在观看电影《钱学森》之前,我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知道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当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真正走进了钱学森的世界,被他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和卓越智慧深深震撼和感动。
电影开篇,展现了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时的辉煌成就。
他在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崇高的地位。
然而,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这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
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
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
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呢?”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个心系祖国、胸怀大义的钱学森。
回国后的钱学森,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国内科研基础薄弱,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甚至连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没有。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带领着一群年轻的科研人员,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导弹发射试验的场景。
当看到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升空,拖着长长的尾焰冲向天际时,钱学森和科研人员们激动得欢呼雀跃。
那一刻,我也不禁热泪盈眶。
这不仅仅是一枚导弹的成功发射,更是无数科研人员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他们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奋斗的见证。
钱学森不仅有着卓越的科研能力,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
他亲自授课,耐心指导年轻的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他深知,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能持续发展。
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体现了他的长远眼光和博大胸怀。
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深受感动。
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是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全心全意照顾家庭,为钱学森营造了一个温馨稳定的后方。
他们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深厚感情,也成为了钱学森在艰难科研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看完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钱学森先生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什么是科学家的担当。
在当今时代,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但依然需要传承和弘扬钱学森先生的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先生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困难,努力追求卓越。
《钱学森》这部电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正是有了像钱学森这样无数的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