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莱昂假说(Lyonhypothesis)的主要论点。
莱昂假说(Lyon hypothesis)由英国遗传学家玛丽·莱昂(Mary Lyon)于 1961 年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哺乳动物 X 染色体剂量补偿效应,其主要论点如下: X 染色体随机失活:在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两条 X 染色体中会有一条在胚胎发育早期(人类大约在胚胎发育第16天左右)随机失活 ,失去活性的X染色体高度浓缩,形成巴氏小体(Barr body)。
例如,对于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杂合玳瑁猫由于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使得身体不同部位呈现不同颜色斑块。
失活的不可逆性:一旦某条 X 染色体在一个细胞中失活,那么由这个细胞增殖产生的所有后代细胞中,这条 X 染色体都将保持失活状态。
也就是说,失活状态会通过细胞分裂传递下去。
剂量补偿:通过这种随机的 X 染色体失活机制,使雌性和雄性细胞中 X 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在数量上基本相等,实现剂量补偿。
因为雄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而雌性两条 X 染色体中有一条失活,这样就保证了两性在 X 连锁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平衡,避免因 X 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差异导致的基因表达剂量差异对个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 上一篇:简述工完场清的定义。
- 下一篇:遵义古称“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