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发行便利。(2004年金融联考)
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简称NIFs )是一种融资方法,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银行以承购连续性短期票据的形式向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协议。
1. 主要特点 灵活性较高:借款人在协议期限内(一般为3 - 7年),可以循环发行短期票据(通常为3个月或6个月)来筹集资金,而不必一次性获得大量贷款。
这种方式使得借款人能够根据自身资金需求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融资规模和期限。
成本相对较低:由于短期票据的利率通常低于中长期贷款利率,借款人通过票据发行便利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而且票据面向市场投资者发行,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市场竞争,有助于进一步压低融资成本。
银行承担的风险有限:在票据发行便利中,银行并不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贷款,而是在借款人发行票据未能全部售出时,承担承购剩余票据或提供备用信贷的责任。
这意味着银行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需要提供资金,相比传统贷款业务,风险敞口相对较小。
2. 参与主体及运作流程 借款人:一般是大型企业、政府机构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它们有资金需求并希望通过票据发行便利这种方式获取资金。
银行(安排行、承销团):安排行负责组织整个票据发行便利业务,与借款人签订协议,并组建承销团。
承销团成员银行承诺在规定期限内按照约定条件承购借款人发行的票据。
如果票据在市场上不能足额发售,承销团银行有义务购买剩余部分,确保借款人能筹到所需资金。
投资者:包括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等,他们购买借款人发行的票据,为借款人提供资金。
投资者基于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评估以及票据的收益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投资。
运作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借款人和银行签订票据发行便利协议;然后,借款人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定期发行短期票据;银行组织承销团向投资者销售票据,投资者购买票据向借款人提供资金;若票据未能全部售出,承销团银行按约定承购剩余票据或提供备用信贷。
3. 市场意义 对借款人而言:为其提供了一种灵活、低成本的融资途径,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对银行来说:在不占用过多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手续费收入,同时也加强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从金融市场整体来看:丰富了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提高了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 上一篇:什么是矿化作用,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布拉菲点阵,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