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允性,名词解释定义是?
公允性是一个在多个领域广泛使用的术语,尤其在会计、审计及金融领域,其核心含义是指公平、公正、客观且符合市场普遍认同标准的特性。
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 会计领域:公允性意味着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真实、公正地呈现了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应基于合理的会计原则和方法进行记录与计量,不存在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中立的决策依据。
例如,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即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这样能保证资产价值在财务报表上的公允反映。
审计领域:审计师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需要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具备公允性。
这要求审计师依据专业准则和职业判断,审查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真实、公正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师会通过执行各种审计程序,如检查、观察、函证、分析程序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
如果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达到了公允性要求,会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无保留意见;反之,如果存在影响公允性的重大问题,审计师会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金融市场领域:公允性用于描述金融交易价格、资产估值等方面符合公平、合理的市场标准。
在金融市场中,交易价格应该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不存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不正当行为扭曲价格。
例如,证券的发行价格应根据其内在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合理确定,确保投资者能够在公平的价格基础上进行交易;金融机构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估值模型也需要遵循公允性原则,以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 上一篇:什么是异形同构,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访管指令?常见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