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汗血同源,名词解释定义是?
“汗血同源”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其内涵如下: 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血和津液都是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体外而成,故有 “阳加于阴谓之汗” 的说法。
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状态下,津液渗注于脉中,作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以维持血液的充盈。
具体含义:“汗血同源” 强调了汗与血在生成来源上的一致性,以及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由于二者均源于水谷精微,所以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另一方面,在病理情况下,若出汗过多,可导致津液耗伤,进而累及血液,出现血液亏虚的症状;反之,若失血过多,津液也会渗入脉中补充血液,从而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
临床上,中医常依据 “汗血同源” 的理论来指导治疗,比如对于一些血虚或失血患者,医生往往会慎用发汗之法,以防进一步耗伤津液和血液,加重病情。
- 上一篇:喜上加喜(打一个地名)
- 下一篇:添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