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输籍定样?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隋朝推行的一项户籍制度改革措施,目的在于整顿户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及打击豪强隐匿人口现象。
具体如下: 背景:南北朝以来,由于长期战乱,户籍制度混乱,存在大量隐漏户口的情况。
豪强大族荫庇大量佃客、部曲,这些人口不向国家缴纳赋税,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有效掌控。
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的赋税来源,隋文帝采纳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
具体做法 :由中央政府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即“定样”。
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乡村,以300家到500家为一团,依据定样确定户等高低,重新核定每户的人口、田地数量,并写成定簿,即“输籍”。
这样做使百姓的户口情况更加清晰准确,同时规定将各户应缴纳的赋税数额公开,让百姓清楚知晓。
意义:输籍定样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大量隐匿人口从豪强之家脱离出来,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和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规范统一的户等划分和赋税标准,使得赋税征收更加公平合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