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恶心、呕吐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多个方面: 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及形态变化。
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贫血可能与某些全身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有关,有可能是导致恶心、呕吐的潜在因素。
血生化:检测项目包含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可能提示肝脏疾病,是引起恶心、呕吐常见原因之一;肾功能异常,如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能存在肾衰竭,会导致体内毒素蓄积引发胃肠道症状;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可影响胃肠道平滑肌功能,导致恶心、呕吐;血糖过高或过低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
凝血功能:了解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对于判断是否存在凝血障碍性疾病有意义,某些严重肝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凝血异常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症状 。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有助于诊断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时,这两项指标通常会明显升高,患者常伴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T3、T4、TSH),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例如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胃肠蠕动加快,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甲减患者胃肠功能减弱,也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尿液检查 尿常规:观察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等情况。
尿酮体阳性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除恶心、呕吐外,还可能有呼气有烂苹果味等表现;泌尿系统感染时,尿中白细胞增多,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及泌尿系统症状。
尿妊娠试验:对于育龄期女性,该检查至关重要,阳性结果提示妊娠,妊娠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粪便检查 常规检查:查看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
粪便中白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这些疾病可引起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等症状。
粪便培养:如果怀疑肠道细菌感染,进行粪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其他检查 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及缺氧情况。
频繁呕吐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通过血气分析检测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₂)、碳酸氢根离子(HCO₃⁻)等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酸碱失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