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位效应,名词解释定义是?
上位效应(epistasis)是遗传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对或多对基因相互作用时,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型产生遮盖、抑制或修饰作用的现象。
起遮盖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epistatic gene),被遮盖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hypostatic gene)。
上位效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显性上位: 当上位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不论下位基因的组合如何,都能抑制下位基因的作用,使其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只有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W基因(白色)对Y基因(黄色)为显性上位,当W基因存在时,无论Y基因是纯合还是杂合,西葫芦皮色均为白色;只有当W基因不存在(ww)时,Y基因控制的黄色才能表现出来。
隐性上位: 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状态时,对下位基因起抑制作用,只有上位基因是显性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
比如在小鼠毛色遗传中,基因C控制黑色素的合成,c为隐性突变基因,当cc纯合时,即使有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其他正常基因存在,小鼠也表现为白色,因为cc隐性纯合对其他相关基因起到了上位抑制作用。
- 上一篇:什么是双簧信,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收肌腱裂孔,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