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牛津条例,名词解释定义是?
《牛津条例》是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会议上迫使英王亨利三世签署的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文件 。
以下从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方面详细介绍: 背景: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对外战争失利且滥用王权,随意征税,引发大贵族强烈不满。
1258年,大贵族武装觐见国王,要求进行改革,限制王权,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牛津条例》。
主要内容 成立御前会议:规定组成由15名大贵族参加的御前会议,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国王需按御前会议意见治理国家。
重大决策、官员任免等重要事务均需经过御前会议同意。
设立议会:明确每年召开三次议会,议会成员除大贵族外,还包括骑士和市民代表。
议会有权讨论国家税收、法律等重大事宜,一定程度上为不同阶层参与政治提供了途径。
限制王权:对国王权力进行多方面限制,如未经御前会议批准,国王不得随意征收赋税、发动战争等,打破了以往国王专制统治局面。
历史影响 推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它是英国早期议会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英国从绝对君主制向有限君主制转变迈出关键一步,为后来议会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
增强贵族权力:极大提升了大贵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巩固了贵族集团势力。
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骑士和市民阶层利益诉求,促进了不同阶层联合制衡王权。
确立法治传统理念:体现了法律至上、权力制衡等原则,对英国法治传统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后英国政治发展围绕限制王权、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不断推进。
- 上一篇:什么是莱亚尔,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吴侬软语什么意思?吴侬软语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