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皇族内阁,名词解释定义是?
皇族内阁,又称“亲贵内阁” ,是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成立的一届内阁。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宣布废除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
在这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
皇族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
这一内阁成员构成使得皇族在其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实质是清政府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旨在进一步加强皇族对政权的控制。
这种违背立宪精神、将权力高度集中于皇族的做法,严重损害了立宪派等社会各界的期望和利益,加剧了国内的政治矛盾和社会危机,也让民众看清了清政府立宪的虚伪本质,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