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伤主义,名词解释定义是?
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以下从起源、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等方面为你详细解释: 起源与背景:它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等。
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对现实感到不满和无奈,从而在文学创作和情感表达上呈现出独特倾向,感伤主义应运而生。
核心特点 强调情感抒发:与古典主义注重理性和秩序不同,感伤主义着重表达个人内心情感,尤其是悲伤、忧郁、怜悯等负面情绪。
作品常围绕人物对生活苦难、命运无常的感慨展开,以细腻笔触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唤起读者情感共鸣。
崇尚自然:该思潮认为自然是纯净、美好的,与充满虚伪和罪恶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作家们常描绘自然景色来烘托情感,借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批判社会的喧嚣与混乱。
关注弱势群体:作品较多聚焦于社会底层人民、贫苦大众的悲惨遭遇,展现他们在生活重压下的痛苦挣扎,流露出对弱势群体深切同情,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文学表现手法:多运用哀歌、书信体等形式。
哀歌能更好地营造悲伤氛围,抒发深沉情感;书信体则赋予作品真实感和亲近感,方便作者以第一人称倾诉内心想法和感受。
语言上,往往富有感染力,善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情感表达效果。
代表作家及作品:在英国,斯特恩的《感伤旅行》是典型代表,书中通过主人公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细腻展现其丰富情感世界,对沿途人物不幸遭遇表达深切同情;哥尔德斯密斯的《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以牧师家庭变故为主线,充满感伤情调,揭示社会动荡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灾难 。
法国卢梭的《新爱洛伊斯》也带有浓厚感伤主义色彩,通过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表达对封建制度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 上一篇:垂直H面的平面,皆称为铅垂面。
- 下一篇:公诸同好什么意思?公诸同好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