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剧烈的变态反应,即Koch现象
Koch现象是指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免疫反应现象,具体如下: 实验过程及表现:将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接种于健康豚鼠皮下, 10 - 14天后,注射局部会出现红肿、溃疡、 坏死等局部反应,随后病灶处结核菌沿引流淋巴管扩散至局部淋巴结, 并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播散,甚至造成豚鼠死亡。
但如果用相同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曾感染过结核菌且已康复的豚鼠进行再次接种, 则会在1 - 2天内,在接种局部迅速发生剧烈的红肿、溃疡等强烈的炎症反应,随后较快愈合,且很少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播散情况 。
原理: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尚未建立特异性免疫,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清除能力较弱,所以病菌得以扩散,引发严重病变。
而再次感染时,机体已经具有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免疫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并启动强烈免疫应答,在局部迅速产生剧烈炎症反应以限制细菌扩散,所以出现局部反应剧烈但整体病情相对较轻的情况。
临床意义:Koch现象有助于理解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临床上可用于解释肺结核患者不同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
例如,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在症状、病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就与Koch现象所体现的免疫反应机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