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DLVO理论,名词解释定义是?
DLVO理论是由苏联科学家杰里亚金(B. V. Derjaguin)和朗道(L. D. Landau) ,以及荷兰科学家维韦(E. J. W. Verwey)和奥弗比克(J. Th. G. Overbeek)各自独立提出的关于胶体稳定性的理论,全称为德贾桂因-朗道-维韦-奥弗比克理论(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theory)。
该理论主要基于两个基本作用来解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范德华引力: 任何两个分子间都存在范德华力,对于宏观的胶体颗粒而言,众多分子范德华力的加和使得颗粒间产生范德华引力。
这种引力倾向于使颗粒相互靠近、聚集。
双电层静电斥力: 胶体颗粒表面通常带有电荷,会吸引周围溶液中的反离子,从而在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层结构。
当两个胶体颗粒相互靠近时,它们的双电层会发生重叠,产生静电斥力。
这种斥力阻止颗粒进一步靠近和聚集。
DLVO理论认为,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颗粒间范德华引力势能和双电层静电斥力势能的相对大小。
总相互作用势能 V T V_T VT 是引力势能 V A V_A VA 和斥力势能 V R V_R VR 之和,即 V T = V A + V R V_T = V_A + V_R VT=VA+VR 。
当颗粒相距较远时,双电层尚未重叠,引力起主要作用,总势能为负,颗粒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随着颗粒间距减小,双电层重叠程度增加,静电斥力急剧增大,总势能上升形成一个势垒。
若势垒足够高,大于颗粒的热运动能量,颗粒就难以越过势垒相互靠近并聚集,此时胶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当颗粒间距离非常小时,引力又会迅速增大,总势能再次变为负值,颗粒将发生聚沉。
DLVO理论在解释憎液胶体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对研究胶体体系的凝聚、分散等现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 上一篇:cipe是指
- 下一篇:什么是常染色质,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