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读为、读曰,名词解释定义是?
“读为”“读曰”是我国古代典籍注释中用于注明字音、字义的术语,具体如下: 读为 定义: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即古籍中有时使用了通假字,注释者会用“读为”指出其本字是什么,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意。
举例:《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为伸,假借字也。
”这里“信”在文中是通假字,实际应是“伸”的意思,郑玄通过“读为”指出“信”要按“伸”来理解,即伸展之意,这样句子“起居竟信其志”表达的是儒者日常生活中始终能够伸展自己志向的意思。
读曰 定义:主要功能与“读为”相近,同样是用本字来解释假借字,指明被注字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举例:《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毛亨传:“泮,读曰畔。
”“泮”在这里是假借字,毛亨用“读曰”表明其本字是“畔”,意思是边界 。
总体而言,“读为”和“读曰”在古代文献注释中用法基本相同,目的在于沟通古今字、说明通假现象,使读者能够准确解读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含义 。
- 上一篇:乌克兰的首都是哪里?
- 下一篇:什么是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