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分为哪两部分??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杂剧 定义与体制:元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剧艺术,融合了歌唱、说白、舞蹈、表演等多种元素。
它一般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在开头或折与折之间加“楔子”。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篇幅短小,通常只唱一二支曲子,起交代人物、情节或衔接前后文的作用 。
剧本结构: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演唱形式,由主角(正末或正旦 )主唱,用以抒发情感、叙述故事;“科”指演员的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等指示;“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有对白、独白、旁白等多种形式,用于交代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代表作家与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讲述了窦娥含冤受屈直至被斩,最后鬼魂伸冤的悲惨故事,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不公;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辞藻著称;马致远的《汉宫秋》,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民族矛盾和历史变迁。
元散曲 定义与特点:元散曲是在金元时期北方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它与词相比,更加口语化、通俗化,形式更为自由,格律要求相对宽松,可根据内容需要增加衬字,语言风格活泼明快、质朴自然。
分类: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短小精悍,意境深远,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用二十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缀而成,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
套数容量较大,可以较细致地叙事、抒情,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以独特视角描写了汉高祖刘邦还乡时村民眼中的情景,对封建帝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 上一篇:什么是茎,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独断独行什么意思?独断独行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