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下游连接段通常包括
水闸下游连接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消力池 作用:水闸泄水时,水流具有较大的能量,高速水流对下游河床会产生强烈冲刷。
消力池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扩散水流、增加水深等方式,使下泄急流在池内形成水跃,消除水流大部分能量,从而减轻对下游河床及岸坡的冲刷破坏 。
构造形式:常见的有挖深式、突槛式和综合式等。
挖深式消力池是在闸下游开挖一定深度的基坑形成消力池;突槛式消力池是在池底设置消力槛,促使水流在槛后形成水跃;综合式消力池则结合了两者特点,既挖深又设槛。
海漫 作用:经过消力池消能后的水流,仍具有一定的剩余能量,且水流形态较为紊乱。
海漫的作用是进一步消除水流余能,调整流速分布,使水流均匀地扩散到下游河道,保护河床免受冲刷 。
构造要求:海漫应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河床的变形;同时要有较好的透水性,使渗流水能顺利排出;还需具备一定的抗冲能力。
常用的材料有浆砌石、干砌石、混凝土板、沥青混凝土等。
一般靠近消力池段采用抗冲能力强的材料,如浆砌石或混凝土板,下游段可采用透水性好的干砌石等材料。
防冲槽(齿墙) 作用:在海漫末端,由于水流冲刷可能导致河床局部下切,为防止冲刷坑向上游扩展,危及海漫和消力池的安全,设置防冲槽。
当河床被冲刷形成冲刷坑时,防冲槽内的石块会随之下落,填充冲刷坑,起到保护河床的作用 。
构造形式:常见的有抛石防冲槽和混凝土齿墙两种形式。
抛石防冲槽是在海漫末端抛填一定数量和粒径的石块形成;混凝土齿墙则是在海漫末端浇筑嵌入河床一定深度的混凝土墙体,增强对河床的防护。
下游翼墙 作用: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下游河道,使水流在宽度方向上均匀扩散,避免水流集中冲刷河岸;同时,下游翼墙还能起到侧向挡土的作用,维持两岸土体的稳定 。
布置形式:下游翼墙的平面布置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直线式、折线式和曲线式等。
直线式翼墙施工简单,但水流扩散效果相对较差;折线式翼墙水流扩散效果较好,适用于中等规模水闸;曲线式翼墙水流条件最佳,能使水流更平顺地扩散,但施工难度较大,常用于大型水闸。
- 上一篇:由衷之言什么意思?由衷之言怎么读?
- 下一篇:并肩前进(打一数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