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承兑,名词解释定义是?
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这一概念主要用于金融票据领域,以下为详细解释: 适用范围: 承兑行为仅适用于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在交易活动中,卖方为向买方收取货款,往往会签发汇票,要求买方付款。
行为主体: 承兑的主体是汇票付款人。
付款人对汇票进行承兑,表示同意按汇票上记载的事项,在汇票到期时履行付款义务。
操作流程:通常由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付款人收到汇票后,对汇票进行审查,确认无误后,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承兑日期并签章 。
一旦完成承兑,付款人就成为承兑人,承担到期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责任。
意义作用:承兑制度对于保障票据的流通和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它明确了付款人的付款责任,增强了汇票的信用度,使汇票更易于被接受和流通;另一方面,持票人获得承兑后,其收款权益得到了更可靠的保障,降低了交易风险。
- 上一篇:什么是木马计,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自由基,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