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狂飙突进运动,名词解释定义是?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叶,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 起源与背景 当时德国正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政治上四分五裂,封建割据严重,但同时启蒙思想在德国广泛传播,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深受影响,渴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强烈要求改变现状,这种社会现实和思想诉求催生了狂飙突进运动。
名称由来 得名于剧作家克林格1776年发表的剧本《狂飙突进》,这部作品充满了激情与反抗精神,很好地体现了该运动的特点,于是人们就用“狂飙突进”来命名这场文学运动。
主要特点 强调情感与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理性束缚,注重抒发个人内心的强烈情感,强调对自然的崇拜和亲近,认为自然是真实、纯洁和力量的源泉,主张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突出个性与自我:高度重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鼓励人们勇敢地展现自我,冲破传统习俗和社会规范的禁锢,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
崇尚天才与创造力:推崇天才人物,认为天才具有超越常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能够打破常规,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 歌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其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维特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年轻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强烈共鸣。
席勒:早期创作也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剧本《强盗》塑造了一个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形象卡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自由正义的向往 。
运动影响 狂飙突进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德国的封建秩序和传统观念,为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文学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德国文学从模仿外国文学向形成自身民族特色的转变,对后世德国乃至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上一篇:什么是最大干密度,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铸币平价,名词解释定义是?